三十多年前,睢县“老三届”学子李永舫先后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本报以《向人民永交红卷》、《他又为人民交红卷》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今天,已经成为中科院院士的李永舫来到郑州大学,向家乡学子们传授自己的人生和科研感悟——
回乡务农11年,他以350多分的优异成绩抓住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机遇;“疯狂”学习一年半后,他在大二就提前考取本校研究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以不断创新的重大科研成果和学术领域内的强大影响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睢县籍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
11月5日,李永舫院士受邀赴郑州大学作专题学术报告,将自己六十余年来的人生和科研感悟,向师生们娓娓道来。
1948年出生的李永舫,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但是我们同学聚会时,又常常自嘲是‘生不逢时’的一代人。”李永舫笑着解释:“出生在建国之初的烽火硝烟中;正长身体时遇到了自然灾害;正求学时国家停止了高招;1977年恢复高考时老三届考生分数线要比年轻考生高出100分;1994年设立杰出青年基金时我们过了年限;要出更多成果时不想已到退休年龄……”
面对时代赋予的种种磨砺,是什么支撑李永舫一步步突破难关,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李永舫认为,关键在于四个字——“天道酬勤”。他说,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种不好的风气,不少人遇到上学、就业等门槛习惯于去“求人”。但是,人生首先要依靠自己,对于青年人尤其是有志于科研事业的人来说,无需求人而通向成功之路的捷径是“努力”。
“我们那时常讲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李永舫说,在学生时代,认真学习是掌握知识真谛、考取高分的保障;在科研工作中,认真科研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在与人交往时,认真做事、认真为人,“言必信、行必果”,待人以诚,是赢得朋友、同事和领导尊重和重视的前提。
在求学阶段,李永舫“勤学”更“善学”。进入科研领域,李永舫院士则强调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倡导“快乐科研”。“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告诉学生们,既然选择了科研作为自己的职业,就应该喜欢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尽力把研究工作做好。要在研究中保持心态平和、知足常乐。“热爱+用心+努力+认真=成功”,是他总结的一道公式。
1998年起,李永舫开始进行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他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被SGI他人引用达1.89万余次。2013年12月,李永舫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要选对研究方向,从发现新现象入手,从选题入手,集中力量,实现有限目标,取得有影响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李永舫告诉师生们,新能源领域充满了机遇,值得大家投身其中,也许在不远的未来,能有人从中获取诺贝尔奖项的桂冠。③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