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南25公里有个潮庄镇,人说是睢县的南大门。潮庄东北有个村子叫郭庄村,这村子名不经传,与普普通通的豫东农村没什么两样,用当地人的话说:土得掉渣。故事得从村民张泽良说起,张泽良也属于土得掉渣的村民。
7年前,张泽良的媳妇马秀芝下地干活,她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腰一弯,双手捂着腿,脸上的汗珠子直掉。张泽良扭头一看,问:“孩他娘,你这是咋啦?”他媳妇说:“钻心地疼,把我的腿给锯掉吧!”张泽良急忙借了辆机动三轮车,拉着媳妇到睢县中医院检查,结果一连串的病被查出来:滑膜炎、风湿、类风湿、关节坏死……张泽良有泪偷偷往肚里咽,强装笑颜地对媳妇说:“没啥,都是慢性病,大夫让咱回去慢慢养。”
从此之后,马秀芝只要犯起病来是一步也走不成,需要老张用车子给拉回家。后来,马秀芝的病情愈发严重,出不了门,白天在院里看日头,晚上在院里看月亮,几乎成了“废人”。病情轻了还能给老张做个饭,病情加重了就卧床不起。
2015年,郭庄村被睢县纳入扶贫对象村。农民吃饭一般都是把饭端到街上吃,边吃饭边侃大空。饭场上,大家议论村里来了位第一书记,听说是商务局的一位副局长,年轻漂亮,落落大方。说起第一书记,村西李大嘴说:“咱村真倒霉,来个女的,还是年轻的,看吧,到头来啥也干不成。”张泽良接腔说:“母鸡能打鸣,还要公鸡弄啥?还不知道是爷爷样奶奶样呢!”
令张泽良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这位第一书记赵红珍去了他家。他外出干活回家,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跟媳妇马秀芝聊得火热。张泽良放下工具,媳妇脸笑得像绽放的菊花,说:“这闺女就是咱村的第一书记赵红珍。”张泽良看着赵红珍说:“请坐,你请坐。”说罢就去厨房做饭了。他侧耳听到赵红珍边问马秀芝的病情边跟一个医生联系,等他做好饭出来,赵红珍已经走了。盛好饭,老张端着碗要去饭场,被马秀芝拦了下来:“他爹,刚才那个赵书记问着我的病情给一个专家打电话,不会是真给咱买药吧!”张泽良笑道:“大不了给你开张条子,叫你找镇民政解决俩钱,叫人家给你买药?门儿都没有!”说罢,他饭碗一端走了。
第三天中午,下地回家的张泽良看到屋里床上摆满了药,赵红珍还挽起袖子帮马秀芝按摩。平日里口齿伶俐的张泽良看到这一幕,一时语塞。按摩了一会儿,赵红珍又帮马秀芝敷起药来,还教马秀芝如何吃她带来的口服药。
此后,赵红珍三天两头地过问马秀芝的病情,隔三差五地给马秀芝送药。转眼到了端午节,这天中午,赵红珍把煮好的粽子送到他家,马秀芝问,全村都送了吗,那得花公家多少钱?赵红珍笑着说:“全村的五保老人都送了。没用公家一分钱,是我自己掏腰包买的粽子在村室里煮好,给五保户发放后,特意给你留的。”马秀芝拉着赵红珍的手说:“亲闺女都没想起给娘送个粽子,你比亲闺女还亲。”
村民刘培运小时候曾跟人学过纸扎,虽有这门手艺,但没钱开张,开个纸扎店一直是他的梦想。有人提醒他:“你咋不去找第一书记反映反映。”刘培运说:“我在村委会门口转了几圈,咋也张不开嘴。”赵红珍闻讯,主动给刘培运送去1000元钱,临走时还说:“钱要是不够,你再言语一声。”拿到这笔钱,刘培运的纸扎店很快就开起来了,生意相当红火。
郭庄村种植芦笋640多亩,种出来的芦笋要尽快销出去。赵红珍在郭庄村成立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网点,主销芦笋。她还把电子商务老师请到村里,对全村有志于做电子商务的青年进行培训。如今村里的芦笋再也不愁没销路了。
赵红珍与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建立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微信群,谁家有解不开的疙瘩,她会在群里及时解决。她还经常在群里发一些积极向上的话,劝导村里的妇女学善、向善。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婆媳矛盾少多了。
两年多来,赵红珍以真诚和真心换来了百姓的认可和褒扬。现在,谁家办喜事都请她去喝喜酒,地里种出的时令蔬菜也要请她一起分享。淳朴厚道的郭庄村民,把她当成村里的“编外村民”。张泽良说:“说个掏心窝子的话,亲闺女都没有赵红珍来我家多,亲闺女给她娘买了药还挂在嘴边说,人家赵红珍从来一个字都没提过,几次给她钱她也不要。说来说去,还是咱们有这个好缘分。老天给贾宝玉降下个林妹妹,上苍给我老张降下个“编外闺女”。 (明 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