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睢县匡城乡马泗河村一个庭院里,封闭的厂房内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泡料、铺丝、制模、凉线……工人忙得不亦乐乎。“马创业以前穷得叮当响,这两年不得了,不仅脱了贫,还当上了老板。”帮扶责任人刘绪刚介绍说。
1982年出生的马创业于2008年结婚,婚后,妻子4年没有生育,他们辗转于各大医院,花费了大量资金。到2013年,妻子生下第一个宝宝,无奈妻子没有奶水,全靠奶粉喂养。“房漏偏遭连阴雨”,2014年,马创业的母亲由于精神分裂症加重,偏瘫在床,为给母亲治病,马创业又欠账10万多元,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被马泗河村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精准扶贫实施以后,他收到2只“帮扶羊”,年底收入2000多元。然而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要想彻底摆脱贫困,不能光靠输血,更要增加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像马创业这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是引导他自主创业。”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录涛说。
“靠政府补贴是不能发家致富的,要想致富必须靠自己的双手。”马创业意志坚定。2016年春节刚过,他就到郑州莆田,边打工,边学习石膏线的制作技术。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2016年年底,学到技术的他回到家乡,利用打工工资、扶贫贷款等资金10多万元,开办了石膏线家庭生产作坊。
经过一年半的运作,目前产品供不应求。“现在效益也不错,年收入十五六万元。”他说,生产旺季时,用工人数能达到18人左右,且贫困户优先录用。
“在这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脱贫不成问题。但这不是我的最终目标,现在生意这么红火,达到一定条件,我也争他的份子,开厂当老板。”在这里打工的薛静信心十足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