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情往来、奢靡浪费的困扰中跳脱出来,回归亲情团圆、安乐祥和的节日内涵,春节的返璞归真,正是党心民意之所向
春节往往被视作观察风气、把脉文化的重要窗口。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作风建设走向深入的时间节点,羊年春节的风气走向,不仅是检验改作风成效的现实依据,也将成为新的一年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
将视线转向现实生活,不难发现风气之变的脉动。“发高烧”的贺卡年历早已不见踪影,许多党政机关的表彰会、联谊会等活动精简了;曾经过度追求舞美效果的春晚,今年从彩排阶段便主打创意牌,力戒“荧屏上的浪费”;各类商家走起价格亲民的简约路线,许多一度被炒到天价的商品,如今回归到普通人可以承受的价位;像豪华年夜饭、高档节礼之类的“高奢品”,不仅离干部越来越远,也正在淡出社会的视线。
表象的变化,源自观念层面的更新。过去一味追求“无醉不成欢”,而今格瓦斯和凉茶同样喝出了团聚气氛,过健康年的理念受到追捧;过去不少人以铺张浪费体现“年年有余”,而今勤俭朴素、理性务实成为节日消费主流;过去热衷“爆竹声中辞旧岁”,而今小区居民自觉不放爆竹的越来越多,清新过年、绿色过年成为许多人的自觉选择;过去社会上流行“以礼品定人品”,而今提着大包小包往领导家里跑的人越来越少,摈弃“意思意思”,卸下“人情包袱”,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当年俗远离了庸俗,年味告别了腐味,受益的是大家。老百姓打消了好面子、讲排场的顾虑,收获的是文化的熨帖和内心的安宁;党员干部卸掉了迎来送往的重负,收获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家庭的温馨。春节从人情往来、奢靡浪费的困扰中跳脱出来,回归亲情团圆、安乐祥和的节日内涵,正是党心民意之所向。“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拂去社会心理中爱慕虚荣、崇尚浮华的泡沫,清扫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阴霾,春节的返璞归真,让行进中的现代中国有了更为稳重厚实的心灵港湾。
社风民风的改变,原动力在于党风政风的净化。也要看到,无论是元旦期间一些干部接受吃请,还是不久前查处的72名干部涉案的乐昌“红包腐败”窝案,都说明“四风”问题还未绝迹,不少人仍怀揣享受一下、“表示”一下的侥幸心理。大摆宴席、参赌涉赌等老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搞“礼尚往来”、借改善福利之名违规发放津贴等新情况,都可能趁春节之际悄然发生。元旦之前,中办国办和中央纪委分别下发通知、严肃纪律,为力戒“节日腐败”打下预防针、布设防护网。群众的监督是敏锐的,执纪监督也将越来越严,党员干部只有绷紧廉洁这根弦、守住规矩底线,才能严防“四风”反弹,让好风气不断巩固和拓展。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清风正气离不开廉明高洁的价值观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在思想观念层面,公廉勤清同庸懒散奢的较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微成著。把每一天都当做年关那样去过“廉关”,一步步赢得灵魂深处“天人交战”的胜利,以规矩意识、法治信仰和廉洁观念为底色的价值理念才能从内心中生长起来,清风峻节、崇清尚简的社会风尚也才能稳立不败之地。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没有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即使现代化建设起来了也不好,富起来了也不好。”清新过春节是一个良好开端。以春节为新起点,不断将健康向上的文化风尚和价值追求扩散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提振精神、唤起自信,我们就能激发深厚的精神动能,为当代中国的文明进步标注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