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高度关注的“车改战役”,终于挺进到了深水区。据报道,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140个部门已经全部完成任务,29个省区市中的27个方案也已得到批复。这意味着,党政机关的公车改革任务初战告捷,下一步将朝着中央企事业单位的公车开刀,为最后的地方企事业车改“歼灭战”做好范例。
行政机关,自上率下,本身又不是生产经营主体,改革相对容易推进。事业单位以公益性为主,公车问题并不算太突出。决战决胜的要害,就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央企车改”这块硬骨头,不仅具有其他单位的共性弊病,而且盘子大、分支机构众多,啃不好真容易“咯”到牙。
第一步,需要厘清企业的车辆哪些是生产经营用车,哪些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用公车,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切歪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各类企业、各级机构,情况千差万别,还有不少分散在天涯海角,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勘探类基层企业,领导的专车同时也是野外作业必须的生产工具。这工作做起来得精细,粗糙不得。
分门别类之后,还要尽快公开见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国企的公车弊病,病因已久,有历史形成的各种各样缘由,得实事求是对待。把问题摆出来,把家底亮出来,把缘由说出来,群众会一一识别,不会无理指责。事实上,大家共同的愿望,就是除弊兴利,打赢这场“车改战役”,同时力促企业去行政化,卸下历史包袱,早日轻装上阵,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
既得利益,是改革中反复提及的概念。从来没有抽象的利益,从来都只有具体的利益。那么,公车改革将会牵扯到中央企业哪些具体的既得利益呢?一是领导同志的舒适度,这在“铁八条”、反四风的时代背景下,应该都有所警醒,不再是个大事。二是公车牵扯到的司勤人员,他们的情绪会较为波动,毕竟某个差事不容易,如何妥善安置,又不徒增人浮于事,是一大考验。三是相关上下游关系,比如车位的建设或租赁,维修、油耗等潜在支出,以前可能带动的利益主体,这次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中央机关取消3868辆车,安置2126人,直接带动地方机关压减73.9万辆车,安置56.9万人,这就是表率的力量。期待央企同样拿出足够的诚意与勇气,带动地方各省市国有企业打好公车改革这一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