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来我家吃饭”,曾是很常见、很普通的一件事。现在变得越来越奢侈,到北京三年,因为租房逼仄,虽然极喜欢做菜,但也曾只呼唤过一次“嘿!明天来我家吃饭吧”,除了亲戚长辈家,也只去过一次朋友家吃饭。
在城市生活中,珍惜那个喊你一起去吃饭的朋友吧!
____________
今天你吃了没?有空来家吃饭!这种最经常的打招呼方式,建立起一种日常的人际关系,它,很中国。
那时候,请人下馆子就算一种排场了,须要重大节日或人生值得纪念的事的时候才正式的邀请一次聚宴,很喧嚣,花去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当时的家庭也是一个小小的负担。更为亲切和日常的方式则是请人到家吃饭,负责主厨的,往往是贤惠的主妇,或是居家的父母们。菜是寻常材料,经由这些家庭主厨的巧手却总能治出几道很见功力的一席饭菜。芙蓉蛋炒得嫩出油来,鲜鱼煎得又脆又香,小小汤煲里的虾、鱼丸全家福也是时有惊喜……味道和性价比都要好过下馆子不少,合乎胃口、舒适经济,宴席之间说不出的话家庭圆桌上都能贴心贴肺的说上一通,极为亲切。
能来家吃的人,也都是“交得起朋友的人”,没有拿你当外人,这是最和睦的人际关系状态。邀请亲戚朋友到家吃饭也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沟通方式,甚至是一种社交方式。人们通过这种你来我往建立起了一种日常邻里的熟人社群。那些家中的聚会总是带有更私人化的交流和倾吐,曾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交流方式。也许你已经忘记了当年的味道,忘记了当时每次家宴时内心喜悦伴随的忐忑,但永远忘记不了当年那一席席家宴带来的温暖、自在的光晕。
再后来,手机变成人人必备的沟通工具方式,大中华的各类馆子横排街头,生日聚会、加薪升职,甚至谈恋爱的纪念日都要在最好的餐厅里方显得珍惜和有氛围,频繁下馆子吃饭成了另外一种热闹的状态。很少有人亲自为三五好友在家下厨做饭。即便在家宴客,也尽量是新鲜、昂贵、丰富的食材,或者尽量新潮的方式,方显得主人的好客。大家的沟通也尽是层出不起穷的改变带来的新鲜。
在急速变化的世界里,一切坚固,都会烟消云散。家和社交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视为和美幸福的大圆桌被拆解为一个又一个三口之家,甚至常年一人食的独自生活方式慢慢成为城市生活的主流,更注重效率更注重个人隐私的时代里,很少有人再有时间和兴致邀请别人去家里吃饭。
APP随时可以叫餐,那些标准化的菜单,流水线的服务,时间感受和仪式感全然消失了。一切都是程式,连你吃饭也只是程序里一道环节,你只是用钱购买服务。你有无数的选择,却被选项淹没在无从选择的汪洋里。
你有快餐、自助餐、霸王餐、派对餐、温泉套餐,多得出现选择障碍,吃过就迅速忘却。所有陪你吃饭的人,都是面目模糊的。
你失去了吃饭的触动,一碗汤、一杯茶、一盘菜、一杯酒,曾经微细的喜悦的单位,都被一种空虚的填充所吞噬。
你失去的不是饮食本身,而是因饮食而打开那个消逝的感性空间。
有些食物变得可以吃,可以不吃。
有些人变得可以交往,可以不交往。
对食物渴望也变得可以有,可以没有。
世界总是处于欲望递减的下坡路上。
有趣的是,如今邀请朋友到家吃饭成了一种最奢侈的事情,能被邀请到朋友家吃饭则视为最受尊重、值得炫耀的事。这意味着你即将享受一些APP叫不到、主人为你量身打造或即兴呈现出一桌属于你的饭菜和温暖。精心的美食和放松的交流则是最好的助兴,一些记忆和美好在这轻松的食物氛围里被激活,压箱底的回忆在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复苏,已经遗忘的某个场景又重新浮出记忆来,这个时候你和朋友已经进入另外一个层面的情感交流,食物的滋味、烹饪方法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个餐桌,你和朋友需要餐桌那么远的距离,不能太近,不能太远。
明天请你来我家吃饭,在这个喜欢问“今天你吃了吗”的民族,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意味着——
必定有一扇门,为你开启。
必定有一张桌子、一席之位为你预留。
必定有体贴周全的饭菜,为你烹制。
必定有每次徘徊心头欲说又止的话,为你倾吐。
《明天请来我家吃饭》是想唤醒这种濒临消失的沟通方式,有空常来家坐坐,这种邀约意味着向朋友打开一扇心门,一席饭菜之间,找回好好吃饭、好好相处的温暖和性情。
《明天请来我家吃饭》里,我们打算呈现和还原现今社会分层的一些真实个体的情绪和欲望。
对一家三代同堂小嘉来说,如何理解上一代人,是个大问题。小嘉的父亲是某北方企业掌门人,家传一团三十年多年的老面肥,比小嘉的年龄还要大,这老面肥陪伴了父亲的青春时期事业的激荡和孩子的成长,老面肥也给这个北方家宴里孕育了新的馒头、花卷、面包……但依托父亲肩膀站在城市里二代,他们对父辈食物的理解天然是有隔阂的。
另外一枚家宴主人苏娅,曾在北京做了多年文化记者,选择回家乡大理生活。她住在苍山洱海间的三塔寺附近别墅里,她的家宴的客人包括从日本千叶来大理做自然农法的辽太郎先生,他们自己种地种菜涵及日常一切,更有甚者,连妻子生孩子都自己来,采用自然分娩。当你看到分娩剪掉脐带所用的剪刀,你会意识到,逃离城市的那批人已经开始自己动手了。
苏娅跟一位70多岁白族老太太学习传统白族菜,更迭了几十年的白族菜肴,已经鲜有人问津。采访的当天上午,老太太的私人活动居然是约了几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去看一位即将百岁的老太太,老人家们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聊天,家宴真有一种一期一会的忧伤,在世的日子,见一次少一次。
作家茅盾的内侄女孔明珠的家宴在上海文艺圈小有名气,她写的是八九十年代“文艺青年”聚会,作家李孟苏全世界寻找家宴的餐具,来自丹麦皇家或者日本匠人的餐具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上千件食器里居然没有一件重样,每一个都煞费苦心。
其中也不乏有厨师这样专业人士的家常饭,最让五星级酒店主厨柴鑫开心的是“在家做饭,只为家人高兴”。会五国语言、去过43个国家的90后金融分析师Jonathan周末用家宴和甜品,与朋友交流着……
这是一众流动的家庭盛宴,也是一种精神幻想的出口。 城市很大,最寂寞的黑洞往往是独自一人的餐桌,一个可以跟你交杯换盏畅所欲言的人。当你说明天请来我家吃饭,意味着你已经在心里把这个人放在最干净和明亮的地方,愿意去了解和探索彼此内心的世界。
你知道,你离朋友的距离,只需要一张桌子那么远。那些被快速城市节奏变得越来越疏远的关系。
从陌生人到朋友,信赖的距离只需要一张桌子那么远。
城市很大,你未必能找得到一个真诚想请你回家吃饭的人。这就是真相。
也许现在,对你的朋友说,明天请来我家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