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无限走龙蛇”,傅抱石是我国上世纪老一代艺术家中具有卓越艺术才华和深厚精湛文化素养的中国画家,在中国画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积极引进西方文化要素、绘画元素进行绘画创作,将现代中国画推进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引导了中国山水画的复兴,成为“新金陵画派”的发轫者和核心画家。傅抱石的中国画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和创造,尤其在山水绘画题材、绘画专题的创作选择上,更是匠心独运,有着传统山水画题材和现代绘画观念、写生意识、时代精神和个性才情的充分反映。其中泉瀑雨声绘画题材的确立,即是傅抱石山水画创作善于选题的最为典型的代表,表现出傅抱石气势磅礴、壮阔雄伟、潇洒秀丽的绘画面貌特色。
在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历代山水画家创造出了泉瀑山水专题和雨景题材的山水画,留下了诸多精美的中国画艺术精品。但也不可否认,泉瀑雨声绘画创作始终是传统中国画创作中的难题,确实使很多画家望而却步。元代黄公望曾经提出过,“山水中,唯水口最难画”(《写山水诀》)。对于中国画中这一高难度的绘画专题,傅抱石依凭美术史论素养和人文知识,依托自己的艺术才华集中精力攻关,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四川重庆金刚坡时期开始这类绘画的创作一直到他去世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傅抱石都没有停止。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终于使泉瀑雨声绘画在他手里熠熠生辉,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他自己也为能掌握这一画水写雨的绝活而自豪、振奋不已。
踏遍山川写泉雨
“搜尽奇峰打草稿”,泉瀑雨声绘画写生创作贯穿了傅抱石的一生。由于傅抱石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心境以及面对的写生对象的不同,在傅抱石的写生泉瀑雨声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丰富的精神情感和风格特征上的变化。如上世纪40年代,四川多雨、地貌奇肆幽僻的巴蜀山水,催生出了《万竿烟雨》《潇潇暮雨》《巴山夜雨》《千峰送雨》《山行遇雨》这类的绘画创制。傅抱石不仅对多雨、奇肆的巴蜀山川地貌有强烈的直觉感受和客观情景的真实描绘,而且也有本人个性特色、激情、诗意的投射,使他的泉瀑雨声山水呈现出瑰丽奇伟的浪漫情调和幽邃秀丽的精神特质。这一时期画家倾向主观表现的价值取向与自我个性、激情、灵感的表达和呈现,有着对传统文化观念和绘画价值的认可观念在其中,无疑使这一时期的山水创作具有诗意性、表现性、观念性和精神性,确立出傅抱石上世纪40年代所特有的泉瀑雨声山水面貌。
傅抱石在山水画创作中,依据他自己的绘画实践经验,不断总结画家笔墨变化与时代的特有关系,他的“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成为我国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名言,道破了山水画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论断推进了一步。在傅抱石这里,笔墨成为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具有引领时代精神的象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在泉瀑雨声写生山水画的创作中走出了新的道路,主要表现在东欧写生和东北写生一系列作品的出现上,《加丹美协别墅雨后南望》《大特达山天文台旁即景》《西那亚宫林木流泉》《雨中雨花台》《小天池》《白山温泉》《镜泊湖水电站进水口》《镜泊飞泉》《天池飞瀑》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泉瀑雨声山水力作,通过对客观景物的真实再现,将清新优美而充满时代活力的精神气质形象地再现出来,这一时期的精神风貌跃然出现于画面之上,气象万千、磅礴壮观的大自然奇伟美景与时代精神、自我雄伟的胸襟抱负有机地汇融为一体。傅抱石晚年泉瀑雨声写生绘画有着对祖国万千变化山川景物的真实体验、感触和体悟,他从游历中不断感受大自然山川的精魂,不断洗涤自我精神,夺自然造化,终于在笔下创制出了如此奇伟瑰丽的泉瀑雨声写生山水。旅游写生,为傅抱石的泉瀑雨声山水创作带来了源源不尽的艺术灵感。
诗书自藏泉雨声
傅抱石的泉瀑雨声绘画还包括以历史故事、文学内容、诗词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作品,如《巴山夜雨》《潇潇暮雨》《山行遇雨》《山鬼》《强渡大渡河》《湘君涉江》《烟雨迷蒙》以及毛主席诗意画作品等,有些是直接以泉瀑雨声为主体进行创作构思,还有则是作为构建绘画空间的创作手法来加以运用,营造出阴晦迷蒙、雷电霹雳的空间氛围和画面空间,也可以看做泉瀑雨声绘画的拓伸。这一类绘画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是其个性才华、文化素养、美术史论知识和敏锐的艺术天赋相结合的结果,深深打上了自我才情和文化观念的烙印。
傅抱石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显然尤为精彩,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他所创作的中国画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如《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浪淘沙·北戴河》词意、《乾坤赤》,通过对画面空间特定氛围的渲染以及诗意中雨景的创造性描绘,创造出了神采迥异的诗意画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傅抱石最为重要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之一,倾盆大雨漫天飞泄,云雨烟雾迷蒙中,嫦娥翩翩起舞,吴刚在其身后端酒而立,绿色的柳叶在雨中不断飘落。近景部分则作无数红旗飘拂万千峰峦间,象征革命的胜利。1960年所作《浪淘沙·北戴河》,画作几株秋树凌乱地散落画面下方,在风中摇曳,远方海面上渔船正加紧作业,一片繁忙的景象。大雨正从天空飞泄直下,水天一色,苍苍茫茫,极见动人的气势。显然是根据“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意境而绘制的作品。以非常具象的画面空间再现了毛泽东主席的苍茫、寥廓心境。
泉雨高士诉深情
傅抱石对于传统绘画题材的泉瀑雨声绘画创作一直情有独钟,始终没有中断与传统泉瀑雨声绘画主题的对话和新的演绎,“高士”作为一种精神意象在泉瀑雨声山水画面中出现,如《秋林水阁》《松崖对饮》《山行遇雨图》《听瀑图》《岭观瀑布图》《风雨归舟》《平沙落雁》等,泉瀑影中、大雨声中,都有高士拂不去的身影,或抚琴、或观瀑、或幽栖、或匆匆行走于雨帘之中,这都是画家内在精神情感的外在倾述,一腔深情都凝固在这淡淡的幽影之中。
1962年创作的《不辨泉声抑雨声》,是傅抱石最为惬意的描绘泉瀑景色的山水画作品之一,非常完美地表达出他的心声和精神追求。以大写意笔法作林树碧郁丰茂,流泉瀑布从山间飞泻而下,一高士于水阁俯视流淌的一潭碧水,呈现出幽闲平静的神情,不啻为傅抱石自我的写照。酷暑中写此高士静卧临泉,听水声泉瀑,确乎是人生最为至美的享受了。约上世纪60年代的《二老观瀑图》,是傅抱石泉瀑雨声绘画中最具特色的一件作品,描绘高士观赏流泉瀑布飞泻而下的情形。两位身着白衣的高逸之士正在四面崖壁环抱的幽谷巨石之上静静观赏泉瀑,泉水从乱山、崖壁中回环往复,急速地向下倾泻,经过巨石汇聚成潺潺山涧飞泄而去。崖壁间水气、流云氤氲弥漫。全幅境界超逸激越,洋溢着浓郁的诗意氛围。
傅抱石泉瀑雨声绘画从一个侧面颇为鲜明地表现出其极为高超的山水画创作水平以及高度驾驭笔墨语言的能力,水势、水情、水性的表达得令人叹为观止,拓展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范畴和审美内涵。他开辟出来的泉瀑雨声绘画具有非常浓郁的写生、写实创作意趣和深邃壮美的审美基调,不同于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创造出来的泉瀑山水画作品。此类作品或以气势磅礴壮观取胜,或意境幽邃秀美而深得人们的青睐,集中体现出傅抱石丰富深刻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傅抱石是在接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而崛起的一代山水画家,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艺术创造力表现在他的绘画创作上,便是各种绘画题材的熟练驾驭能力和现实写生能力的综合融汇。他非常善于将传统绘画题材、元素、观念与创作中所面临的具体语境、创作对象、精神意象、表现主题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确立出其山水画独具一格的画面空间氛围和精神意象。泉瀑雨声绘画是傅抱石在探索现代山水画过程中开拓出来的最具特色的绘画创作题材之一,成为傅抱石绘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这一时代创作出来的泉瀑雨声绘画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