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12月25日,妈妈离开我们已经12年多了,妈妈为了养育我们艰辛备历的往事,件件桩桩时刻浮现在眼前。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我最想念妈妈的时候。
妈妈去世后,“妈妈”一词成了我的忌语,听到、看到“妈妈”便浮想联翩。《世上只有妈妈好》《说句心里话》《小白杨》《烛光里的妈妈》是我最爱听最想唱,也是我最“怕”的好歌。“妈妈”的出现,不禁使我潸然泪下,哽咽难继。
妈妈郭文英1919年出生在一个因姓立村的富裕家庭里。她的外公是我们县最早的同盟会员,舅舅是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睢杞农民暴动领袖,大哥做过冯玉祥的军需参谋,二哥做大生意,三哥是进步青年学生,投奔延安的路上被人活埋了。妈妈是这个大家族中唯一的“楼上的姑娘”。
妈妈是个敢爱敢恨的人。1943年,受日伪顽夹击,是新四军四师处境最困难的日子。由于做我党地下联络站长的爷爷被日寇逮捕杀害,十四岁就被爷爷送到彭雪枫师长身边做警卫工作的爸爸,经受不了失去父亲的打击,精神失常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妈妈毅然决然在大舅等亲人的护送下辗转千里来到豫皖苏新四军四师根据地,和爸爸结婚并参了军。1944年,彭雪枫将军战死沙场,爸爸的精神支柱彻底倒下了,高烧月余持续不下,妈妈在后勤部安排下,几乎成了爸爸的专职护理员。直到晚年,妈妈还时常调侃爸爸,要不是爸爸拖累,她说不定还能当上个一官半职呢。
妈妈是个懂得大爱的人。1958年,我们一家本来不该下放回农村,但爸爸精神病发作,固执己见,非要响应“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妈妈考虑到爸爸身体不好,好说歹劝把他留到县城工作,妈妈只身带着我们兄弟三个回老家务农了。晚年的爸爸说起这段往事,不无愧疚地说,要不是妈妈和他吵着架坚持让他留到县食品公司工作,他可能早就饿死了。
妈妈是个很要强又特别能吃苦的人。她带着我们兄弟三个返乡务农,正赶上困难时期。爸爸有病,工资也不高,她不愿多花他的钱。就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出身的中年妇女,靠挣工分担起了养活三个男孩的重任。在我们兄弟的眼中,除了因病倒下,没有看见妈妈睡过觉。她干农活不让人,她在农闲时,蒸馒头卖钱养家。
我终生难忘的是,1960年我两岁多,妈妈用卖馒头的钱给我做了身新里新表的连身“蛤蟆皮”棉衣。一天中午,妈妈去大食堂领饭了,由于饥饿,我偷偷尾随跟着去了,在过两个水连着的大坑塘中间的鱼脊背小路时,由于我迈不过间隔着垫的砖头,掉进了西水坑里。妈妈回来不见了我,满村里找。后来三爷发现西水坑里漂浮的东西像个小孩,喊来大哥跳水里抱出了我。就是这件“蛤蟆皮”,救了我的命。
妈妈是个特别坚强的人。有一年夏天,她和邻里们干完农活到河边洗脸,因坍塌掉进没人深的漩涡里,几个人抓住她的头发才没被激流冲走。出来后她还有说有笑,说在部队时见过的死人多了。
妈妈去世前的两三年间,她的病已经很严重了,一次吃两三片的“果导”,她大把大把吃还治不了大便干结。为了不让我们耽误工作,她坚持不给我们说。直到2000年国庆节,妈妈对我说:“小光,我可能活不长了,梦里总见到你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才勉强答应外出治疗。妈妈患的是胰腺癌晚期,已经转移到了肝部等多个内脏器官。医生惊讶地说,这应该感觉是很疼痛的呀!但妈妈从未说过一句疼痛。直到妈妈闭上眼睛,给她准备止疼的“杜冷丁”一针也没有用。
妈妈最疼爱我。我上高中那几年,大哥成家了,二哥参军了,妈妈把对孩子的爱都给了我。那些年我们家住村最东头,房子东山墙用白石灰泥的很醒目。每周六中午下课后,我们几个同学为了省钱,都是急匆匆赶到家里吃午饭,走到村东的惠济河桥头,一眼就望到了我们家的房子,看到了妈妈翘首瞭望我们的身影。我一到家,妈妈把自己一口也舍不得吃的鸡蛋和白面,要么是鲜鸡蛋拌韭菜包的饺子,要么是白面面条里面卧荷包蛋刚好从锅里盛出来让我吃,我往往是眼里偷偷噙着泪花吃下的。我也很心疼妈妈,那时学校每月给我们每个学生补助四斤白面,我也都是买成白面馍周六带回家和妈妈一起吃的。
妈妈没读过书,但她深谙人世间的大小道理。“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知足者常乐,吃亏人常在”“没那金钢钻别揽那瓷器活”……很多很多充满哲理,充满做人做事道理的名言,都是妈妈——我第一个启蒙老师教诲的。
对于妈妈,我终生遗憾的是,妈妈在重病缠身,同意去外地治疗的路上,对我说她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是什么样子。我只想着赶快把妈妈的病治好,再满足这位新四军老战士的心愿,没想到妈妈两个多月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只好在第二年出差去北京时,默默地把妈妈和爸爸的照片贴在胸前,在天安门广场,在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让这两位相濡以沫一生的新四军老战士看看她们参与缔造的共和国旗帜是怎样迎风飘扬的!
对于妈妈,我有个最解不开的谜。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天天想妈妈,但妈妈离开我们这4489个日日夜夜里,妈妈一次也没有进入过我的梦境。难道天堂世界里真的有妈妈的灵魂?难道妈妈还是怕影响我为人民好好工作?
亲爱的妈妈:人若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
(原载4月3日《大河报》)
作者:◆杨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