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校训是什么》系列报道,开播第一篇,介绍南开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然后介绍了复旦、湖大、哈工、中山、浙大、清华、中科、天大、北师大等大学的校训,以这十所知名大学的校训为引子,折射出一所所优等学府如何严谨治学,如何为人师表,如何教人不倦。
校训乃一校之魂,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校训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正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校训是一种格言、箴言和座右铭,它代表了某种道德价值及其追求。校训体现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核心价值,意蕴深邃,时代感、文化感强。最能反映一所大学传统和特色的即是校训了,因为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对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继续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在1916年到1919年间曾寄居于岳麓书院求学,“实事求是”对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3年3月13日,中央党校在江西瑞金成立,原名“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八个字,“实事求是”自此成为中央党校的校训。(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课后,亦曾书写“实事求是”训词。)1937年1月20日,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适应我军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需要,培养干部,造就人才,迎接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到来,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高度重视抗大的建设,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训。
校训则是引领学校前进的方向标,良好的校训的确立,成为办好一所大学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世界著名大学都各自拥有其独特的校训,鲜明的体现出他们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点。而由此形成的校训文化则成为大学教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大凡名校,因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都有作为一个标尺的校训。有人统计了我国100多所名校的校训发现,“学”、“德”、“实”、“行”等字是最常被提及的校训关键字。下面介绍全国有关大学的校训。据调查统计,最被欣赏的十大校训是:
1、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54%);
2、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0%);
3、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35%);
4、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 ;
5、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
6、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
7、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
8、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
9、苏州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
10、北京大学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以上十大校训,有的充分表达了办学者在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他们希望求学者努力养成什么样的学风,掌握什么样的治学方法。有的比较明确地表达了教育活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目的,学校这一社会组织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念。有的具体地昭示了受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人格,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拥有的人生追求。有的校训就非常明确地为受教育者树立了高尚的人格典范,并期待着他们将来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好的校训往往是一个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和时代个性的完美结合。
中国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基本道德素养。它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清华还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治国之才,他们中的代表有朱镕基、胡锦涛、习近平等等。
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校训是一个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校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学者和学人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的校训,因为非常优秀,且几成清华办学历史的标志性话语,所以一直被今天国内的大学奉为楷模,各个大学纷纷效法以确立自己的校训。
南开大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的思源堂,这是当年经历日寇炮火而保留至今的唯一老建筑,门廊上方,校训简朴而肃穆。这是南开首任校长张伯苓的手书,出身水师学堂的他曾亲历甲午屈辱而立志教育救国,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学校,1934年,“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正式立为共同校训。百年南开,允公允能的精神不断传承弘扬。
校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可以体现出一个大学良好的精神风貌,优良的学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针政策,甚至是学校的整个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不同的国家、地区思想文化的差异,造成办学理念的差异,但这些理念不应是相互对立、互不通融的,而应该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魂魄和精神所在!总之,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正确的定位。一所想要发展的学校,必将有明确的目标和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办学宗旨及理念。否则,这个学校就如无渊之水,无本之木,必将被时代所遗弃。
通过这几天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真正让我回味感悟的是:没有校训的学校,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