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

土地的忧乐

时间:2015-06-26 08:53:05  来源:睢县网  作者:刘艳花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驶向茫茫浩宇时,隔窗一望,辽阔的大地是如此壮观,城市、乡村、河流、道路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图,承载着这画图的是土地,土地系着游子的心,土地就是我们的根。

当我们乘坐的高铁飞奔在铁道线上,回头一瞥,无边的原野是如此辽阔,树木、庄稼、房舍、牛羊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背负这风景的是土地,土地深情地望着远去的人,土地就是美丽的家园。

当我们站在农村的陌野上,抬头可见,碧绿的青纱帐与蓝天相映,溪水、沟壑、花卉、植被相依相扶,林间的莺鹊在温柔的对话;潺潺的流水注入村旁的小菜园,白菜、萝卜、番茄、黄瓜茂盛的生长;它们吸吮着土地的乳汁,土地就是母亲。

土地是人类的起源,自从有人类起,他就依附着土地,土地便与人结下了亲缘,就像母亲与孩子相互依存。土地,有了水的滋润,就能耕耘;土地,有了农民的耕作,就会有丰收;土地,贫瘠时给人带来穷困,土地,肥沃时给人送去温饱。人与土地同喜怒,共荣乐。尤其对于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与土地的联系更是亲密、和谐、完美。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耕种史就是中国的整部历史,承载

着这部历史重任的是土地。无论是原始的、初级的文明,还是发展的、强盛的、繁华的阶段,中国人赖以生存的保证是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是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即使现在到了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科技迅猛发展时代,中国人与土地依然联系的密不可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存着十三亿同胞,真可谓“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辽阔的疆土,丰富的物产,使人们在这里享受着富裕、幸福和快乐。

曾几何时,发生在土地上的事件使人震惊,永世难忘。纵观古今,风流人物引领风骚。

两千多年前的蜀国太守李冰,为解除百姓疾苦,带领子孙治理水患,他手握一把长锸,身先士卒,亲自实践,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完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都江堰工程,灌溉田地,哺育人民,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五十年前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改变兰考穷困面貌,身先士卒,带领人民战风沙、斗盐碱、种泡桐,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身患重疾坚守岗位,为人民谋温饱,自己却病逝于英年,成为全国干部学习的榜样。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大庆油田的楷模人物王进喜为了改变中国石油落后面貌,始终站在前沿一线,自己勇于探索,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为中国的石油事业做出巨大奉献。

“吾身虽瘦、必肥天下”,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头戴草帽,面庞黝黑,半蹲在稻田里,凝视着一株稻穗,他

用一生在研究这块土地,使人远离饥饿,他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得到这样的评价:“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千斤粮、万斤菜”,农业科学家以他们特有的智商创下丰产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使得人们从温饱到小康的过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不再是留在字典里的一句俗语,他以真实的面目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们知道土地的忧乐,所以它们为土地妆扮,为人类造福。我们享受着他们的成果,幸福地汲取着土地带来的给养,岂不乐乎!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蒸蒸日上的强盛社会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和快乐,人们在为我们创造的科技与文明而骄傲时,土地之忧也成为不速之客。土地的日益紧缩和减少,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连年不断的地质灾害,给人以“忧”的搅扰。悄悄发生的变化令人触目惊心。

沙漠面积和沙漠化土地面积的激增,似吃人的猛兽,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的大片土地。被沙漠吞噬的有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大草原。

大面积森林的毁坏,导致风沙面积扩大,占据耕地面积。

改革开放岁月激荡,气势浩大势如破竹,饱了钱袋却丢了土地。大量土地被企业开发利用,工厂大量扩建,不但占用了大量耕地,而且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污染。

农村土地实行了承包,属于集体管理的大片土地被切割和分化,农民有了小块土地便拥有了使用权,他们随心所欲地扩建房屋,向村外扩张,改陋室为雅堂,变蜗居为楼房,院落之大令人咂舌。真是“高楼大厦平地起,日益减少可耕田。”

我国城市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占用土地其数字之巨令人瞠目。现在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已达130多平方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82.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

我们世世代代依赖的土地,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毁掉,我们的子孙还需要这些土地的滋养,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要守住18亿亩红线,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得不全力以赴,建立一套有效的保护耕地和土地利用管理机制,使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城市建设必须严格依照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则要在投资、产业布局等方面予以耕地保护,加强节地的引导,防止重复建设。还要树立全民耕地保护意识,从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官员到普通市民、农民,都树立保护耕地意识,万众一心,才能完成这一艰巨而又必须做到的任务。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