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秦名襄邑,西汉属陈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清朝历史学家、文学家王凤生著的《宋州从政录》中写到:“惟乡之名人不朽者,汉有唐秉,即东园公,为商山四皓之一……皆勋名赫实,至今彪炳人寰,信乎陵谷有变而盛德至善,虽没世而民不能忘也。”公元1094年,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在睢县书写的《洞庭春色赋》中“岜霸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期间”句中的四老,指的就是秦末汉初四位著名的学者、隐士,即东园公、录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其中居首东园公,就是我们睢县人。东园公,既是睢县厚重历史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今日睢县人之骄傲。
东园公,生殁身不详,其姓氏有三说:一是《中国名人大辞典》:东园公,姓唐,字宣明;二是《直隶商州志》:东园公,姓秉,字宣明;三是《陈留志》:东园公,姓庾,字宣明。《古今人物别名索引》:“东园公,即唐秉。”《辞源》第1531页:“东园公,也称园公,汉初商山四皓之一。姓唐,字宣明,居园中,因以为号。《史记·留侯世家>‘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一说姓园名秉,号园公,陈留襄邑人。”东园公及商山四皓为何在史料中出现姓氏不一的现象,这里引用唐代颜师古的一段话可供参考:“……四皓称号,本起于此,理无姓名可称知。此盖隐居之人匿名迹远言,不自标显,秘其氏姓,故史无得详。”
东园公,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为秦朝少有的能够讲授经学的博士官之一,其事迹被载入《史记》、《汉书》、《太平寰宇记》以及大量史籍、类书、方志、家乘等。因不满秦政暴虐,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他逃离咸阳,先后隐居洛南文显山、商川秦王山,最后隐居景色幽胜的商山。还有说他曾在西汉初年悄然到苏州的凤凰山西南一小村隐居,小村因之而得名东村。现东村有东园公祠,门楼正面书有 “东园公祠”,背面横额书 “商山领袖”。
据说,东园公身材高大,广额方颡,一腮白须飘飘。他是齐国贵胄,富可敌国,与赵国巨商郭纵、楚国豪族卓氏鼎足三分,家中食客数以万计。东园公还是天下闻名的胜负师。所谓胜负师,就是以武道至高境界为人生目标,不计生死,以与高手对决为至乐。东园公纵横七国对决过的武道高手数以百计,且只败过一次。他在年青气少时有三个嗜好,即腰缠万贯游历天下,得到美女为妻和获得官职或神兵等,外号“求不得”。
历史上的东园公,其事迹和影响往往是和商山四皓作为一个整体而名标青史的。商山四皓,即东园公唐秉、苏州太湖人录里先生周术、湖北通城人绮里季吴实和浙江宁波人夏黄公崔广。因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传说他们是秦始皇时70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博士在秦时是一种官名,也称博学士,其职掌有三: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有时还要给皇帝解释一些经典,起草诏书等。博士官通常是由很有作为的学者担任。秦赢政时,废井田,毁学校,焚烧经籍,坑杀儒生,四皓见时政日非,危乱将至,怀着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的情志,相继逃离咸阳,隐居在上洛商山,避世避秦。他们岩居穴处,采摘蕨菜、野菜充饥,过着高兴时吟诗作歌,闲暇时松下奕棋,无忧无虑,安闲自得的生活。四皓合写的一首《紫芝歌》就充分表达了他们品行高洁的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四皓这一称呼最早叫出来的是西汉思想家杨雄。他们的故事在《史记·留侯世家》和《汉书》里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他们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赏,其清高绝俗的节操为历代人所敬仰。
最为著名的一件事是四皓出山保太子刘盈。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就立了他和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由于刘盈从小就和父亲分离,父子俩的感情十分生疏。加上刘盈过于仁弱,刘邦恐他成不了大器,于是就想改立他与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但是,他的开国重臣们却极力反对刘邦改立太子的打算,有的人甚至毫不留情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绝不奉诏。”特别是吕后,更是担心和害怕刘盈的太子位不保,于是就派她的大哥吕泽问计于张良。张良建议她找刘邦最为崇敬的商山四皓。因为刘邦曾经几次请四皓出山,结果都被拒绝。如果能把四皓请来辅佐太子,肯定能使刘邦改变主意。吕后依计行事,让人带着太子的亲笔信,还备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高士竟然都请来了。
刘邦破英布回长安庆功设宴时,命令刘盈出席陪同。入席时,刘邦发现刘盈身后有四位80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自己平素最敬重的四皓,大吃一惊,于是询问他们为何不受自己的邀请,反而甘愿辅佐刘盈?四皓回答说:“陛下从来瞧不起儒生,经常侮辱取笑读书人,不尊重知识礼仪,而太子敦厚仁慈、聪慧、贤明,虚心求教,所以,我们愿意辅佐他治理国家。”刘邦看到刘盈既有大臣拥护,又有高人指点,羽翼已经丰满,如果自己再强要改立太子,势必引起流血斗争,从此不再谈及改立太子之事。
刘盈继位后称惠帝。为报答四皓之恩,吕后即欲为之封侯命爵,四皓谢绝封赏,重回商山隐居,直至寿终。汉惠帝闻讯令三千御林军每人自长安携土十斤去商山为四皓墓培土,又在商州城南为四皓建庙建祠,以表彰他们的避秦安汉之功。
商山四皓不仅曾贵为秦始皇的博士官,出山安汉的大功臣,而且不恋荣华富贵,还有存世诗文300多篇。他们的道德、品行、学问、志向为历代文人佳士所敬仰。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取材于商山四皓的故事而创作的。他还叮咛友邻羊松龄“路若经商山”时凭吊一下四皓的遗迹。三国时曹植,唐朝时李白、白居易等很多诗人,凡经行商於道的,几乎都要去商山的四皓祠参谒拜见,写下赞颂诗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称颂四皓有诗:“云掩商於万仞山,汉庭一到即回还。灵芝不是凡夫采,荷得乾坤养得闲。”著名作家贾平凹语:“自省此事非达者,今朝羞拜四先生”。
商山四皓的事迹,不仅在国内,甚至在海外也有相当高的声誉和较大影响。在商洛及其他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四皓庙、四皓祠等纪念圣地,还有以四皓命名的四皓乡、四皓村。湖南省成立了四皓研究会。在南朝古墓中出土的有四皓画像砖。明代重刻有四皓像拓片。北京颐和园梁坊上彩绘有四皓图像。日本东京博物馆收藏有四皓像。1991年韩国出版的《韩国画报》载有四皓下围棋图像,并注明朝鲜时代即明洪二十年(1391年)描绘。四皓事迹在朝鲜和台湾、香港等也有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