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睢县长岗镇南三里的大徐楼村,在睢县、杞县、太康县的交界处。革命战争年代,她和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大徐楼村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封建制度,为驱除列强,不当亡国奴,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同敌人进行了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战歌。
为了调查革命老区的建设情况,笔者到大徐楼村采访,和该村党支部书记姬长安,副书记吴永林,村委主任姬脉林,副主任吴永亮,民兵连长徐本义,会计吴守德,部分革命后代及群众进行了座谈。大徐楼村老一代革命家的英勇事迹,令人感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形成。中华民族,抗击日寇,匹夫有责。大徐楼村的吴守训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lO月,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暗中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6月1日,睢县沦陷,中国共产党豫东特委决定: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一切武装力量,动员各处武装组织起来抗日,睢县各地抗日武装力量公开组织起来。6月上旬,吴守训与孙其昌同志,在大徐楼村和贾庄一带组织了一支80多人的抗日队伍,大徐楼村就有38人参加。很快,这支队伍拉到杞县付集南韦庄寨,接受中共豫东特委和吴芝圃的领导。这支队伍在抗击日寇浸略者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一个月内经过大小数次战斗,战果辉煌,大大鼓舞了当地的人民群众。为了进一步壮大革命力量,吴芝圃受党的委托,派吴守训、白辛夫回长岗镇一带组织新的抗日武装力量,任命吴守训为队长,白辛夫为指导员。受领任务后,他俩回到长岗,到各村宣传抗日,夜以继日地组织队伍,经过七个昼夜的努力,又组织了397人的抗日力量,而徐大楼村又有40多人参加。这支新生的抗日力量,很快开到了杞县付集,与其它革命力量会合,经过整编,正式成立了新四军第三游击支队,吴芝圃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当时这支抗日力量已发展到近千人,很快建立了纵横数十里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年9月,吴芝圃带领三支队会同肖望东大队过新黄河(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西进,在郑州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凶猛咆哮的黄河水,冲向了黄河南岸,向河南、安徽、江苏平原……给豫、皖、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改道后的黄河,称为新黄河)去接彭雪枫同志。吴芝圃命令吴守训、常鸿德二人沿河找船,二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确保了部队顺利渡河,受到了表彰。10月1日,游击三支队在西华县杜岗村与彭雪枫部汇合,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部队人数达到了一千零二十人,大徐楼村有80多人接受了合编。这支部队在彭司令的带领下,迅速发展,很快发展到了l万余人,1941年番号改为新四军第四师。
抗战初期,大徐楼全村四百余人,参加新四军的就有80多人。他们在十多年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他们的很多事迹至今还在睢杞太地区,在豫皖苏根据地被传为佳话。吴守训是新四军四师的传奇人物,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身负七处枪伤,多次出色完成任务,立功受奖,在新四军四师办的《拂晓报》上被彭雪枫誉为“神枪手”的光荣称号。1938年10月,在淮阳县窦楼与日军作战时,他一枪击毙日军少尉 “林津”。又一枪击毙日军机枪手,是新四军四师,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战斗英雄。他的很多英雄事迹被编入解放区的教课书中,进行宣传和表彰。
大徐楼的陈传保,在狼子岗战斗中保卫阵地,同日寇进行肉搏战,他一人消灭了二个鬼子,肠子被敌人刺出,他用左手挽着肠子,右手拿枪,顽强的同敌人拼杀直到光荣牺牲;大徐楼的烈士吴志汉,在保卫豫皖苏行署机关转移、阻击敌人的战斗中,头部负了重伤,当敌人围住他时,他硬是站了起来,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大徐楼村牺牲的烈士又23名:姬庆生、姬庆仿、崔不恼、吴志汉、吴志善、姬庆伟、张永显、张罗头(大名张红如)、吴焕亭、吴三妮、崔金香、赵跃道、赵毛道、王同、徐永贞、姬宽、吴志阁、姬情山、崔金瑞、张清贞、张清明、姬庆兰、徐墩(现民政部门在册),在牺牲时都有壮烈的画面。其中营长3人,连长3人。革命胜利后解甲归田者17人:姬脉道、姬庆江、姚庆允、姬庆同、姬脉全、赵龙恩、吴凯建、吴起亭、盛德龙、张永贵、崔守道、崔云从、徐永川、徐永起、徐永此、吴景顺、王金花(民政部门在册,并发工资)。吴景起、陈传明2名乙等甲级残废军人。
抗战年代,大徐楼村事清一色的抗日村,家家都有新四军战,户户都是革命的保垒户,是睢杞太革命根据地的模范村,新四军的队伍经常在徐楼村休整,经常有新四军的伤病员在村养伤治病(长岗镇有抗战后方医院)。大徐楼村还是革命根据地军需供给处仓库所在地,并建有新四军的兵工厂(2009年村民在建沼气池时,还挖出了新四军存放的炮弹32枚,衣物等)。大徐楼村的人民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这是大徐楼人的光荣和骄傲。大徐楼的名字一时响遍睢杞太革命根据地和周边的几县,至今当地的老年人,每每谈起,总有说不完的革命战争故事和对大徐楼村人们的赞美。
新中国成立后,大徐楼村的人民,没有因为革命事业做出过牺牲和贡献自居,向党向政府提任何要求,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建设被战争毁坏的家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徐楼村发生了很大变化,1981年《河南日报》记者到大徐楼村采访后,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大徐楼的笑声》。河南广播电台于81年春节连播7天。报道了党的政策在大徐楼村的落实。人们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所带来农村的变化的喜悦心情。
从1981年至今,28年过去了,大徐楼村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真正达到“小康”,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还有很远的距离,困难不少。其中原因诸多: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是客观原因。另外大徐楼村现有人口1600余人,人均耕地1.35亩,虽然每亩一年生产小麦、玉米达到了双千斤,但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等支出,收入并不高。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数增加,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但由于前些年教育滞后,人才短缺,人们素质不高,科学种田、养殖业、副业发展很慢。经济腾飞的底气不足。
革命老区是人民心中的圣地。大徐楼是名符其实的红色堡垒村,是革命老区。现在党中央对革命老区建设提得很高,一是宣传老区,弘扬老区的革命精神。二是搞好老区的现代化建设,让老区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三是在老区建立一些革命纪念场馆,用以缅怀那些为革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