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读水城

蓼堤岭:西汉梁国河防隋码头

“记住商丘美丽乡愁”系列之三“一岭十八岗”

时间:2015-05-14 15:48:04  来源:京九晚报  作者:马学庆

  蓼堤古寨墙

  【阅读提示】

  在一声清脆的鸟鸣里,这座位于豫东平原的延续了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带着梁孝王的浪漫情丝与隋炀帝的运河记忆,从酣睡中醒来。

  静谧的村落旁,连绵成方的麦田里,一颗晶莹的露珠从麦叶上滑下,滑落到天空淡蓝色的梦境里。

  金色的阳光透过薄薄的雾,杨树、柳树的浓密绿叶的间隙斑驳一地,我站在那里,不忍向前迈出一步,害怕踩疼了这一地的童话。

  古村伸向外面的道路,或蜿蜒匍匐在田野里,或沿着笔直的油路伸向一个又一个村庄或者县城。路旁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得见水底招展的绿油油的水草。

  风,从汉赋里吹来,让古村荡气回肠,古村就多了几分大汉雄风的瑰丽。

  太阳愈升愈高了,村民们走上街来了。我也能找到我要采访的对象了,那是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者,因为也只有土著的他们,才能给我讲清整个村落的延续变迁。

  于是,我就在那些碎片里,老者的记忆讲述碎片里,古籍文献的记载碎片里,将古村的影像慢慢串联梳理。这,就是村落的历史文脉。

  这座绿色掩映下的村庄,名蓼堤岭。

  得名:睢水堤岸生蓼草 远望若岭建村寨

  蓼堤岭,坐落在睢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西与杞县裴村店乡,北与民权县尹店乡接壤,处于三县接合部。目前为蓼堤镇政府驻地。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人。为睢县、民权、杞县交界处重要的农贸市场。

  蓼堤岭之名的由来,据《河南省睢县古今地名荟萃》:“梁孝王筑堤、隋炀帝增修,堤生蓼草,远望若岭,故名蓼堤岭。”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地理·山川》:“漻堤岭:一名蓼堤岭,梁孝王徙睢时筑,隋炀帝访其遗址而增广之。两岸植柳,行者忘倦,即此是也。”

  蓼堤岭,又名老堤岭、漻堤岭,初时称集,清代建寨,目前简称为蓼堤。明嘉靖《睢州志·山川》:“老堤岭:在州西北三十里。”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地理·疆域》:“老堤岭集:在州西北,离城三十里,为州境内三十一集镇之一。” 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建置·寨工》:“蓼堤寨: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距城三十五里,为城西北二十寨之一。属蓼堤社。”

  蓼堤之名,与一种植物“蓼草”有关。蓼草,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据中医资料显示,蓼草为一年生草本。形态为茎直立,多分枝,无毛,高达80厘米,节部膨大,通常带红色斑点。叶互生,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面常有一黑斑。多数穗状花序集成圆锥状排列,顶生或腋生,花小粉红色。瘦果卵圆形。多生于水边、田野、湿地。秋季割取全草,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可清热解毒、除湿、止痒。全草可以入药,用于治疗痢疾、肠炎、疮毒、湿疹、瘰疬等(《宁夏中草约手册》第149页)。而其叶或茎则可拿来做染料使用,但其作为靛青染料之原料实为是相当浅的蓝色,故往往再经由不同的提炼技术变化出多样染法。西汉时,蓼草被移植到今蓼堤一带的河堤上,便在大堤上旺盛地生长。

  既名蓼堤,此堤乃何河之堤?当为睢水之堤。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东北流。睢水又东迳雍邱县故城北。睢水又东……(白羊陂)陂水东南流入于睢水。睢水又东迳襄邑县故城北。”明嘉靖《睢州志》载:“睢水,在州北七里,州之得名以此。”由此可见,两汉时期,睢水是从陈留一直东南方向流经今蓼堤一带至襄邑城北的。

  蓼堤又为何称“岭”呢?岭,一般解释为山岭,而在豫东平原多称“岭”者,则不同本义,多为平地上凸起的土丘连绵排列。蓼堤岭,即为睢水大堤因多次堆土而筑,不断增高,“堤生蓼草,远望若岭”,故名。后民众以此处地势高,聚集而居形成村落,称蓼堤岭。

  据70岁的蓼堤南村村民孟昭玉讲,目前蓼堤集十字街处,即为原蓼堤所在,因地处村落中心而保存大堤地势高之原貌。蓼堤寨北门外则地势低洼,原为古运河道。笔者看到,目前蓼堤十字街处地势远远高出周边地势。

  至清咸丰三年(1853年),为了抵御太平天国军、捻军及流匪的侵扰,蓼堤筑寨防御,称蓼堤寨。寨有东、西、南、北四门,寨墙约有5米高,寨外有海子(护寨河)。解放后,因寨墙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逐渐被村民盖房拉土而拆毁。在57岁的蓼北村民李文启的带领下,笔者在蓼堤集东北角看到一段仍有2米多高的寨墙。笔者也观察到,目前村民倚高而居,原寨墙上多盖上了民房。

  筑堤:梁孝王修堤雅游 隋炀帝增修植柳

  古睢水的蓼堤,并非仅指今睢县蓼堤镇一段,而是长达300里。而正如睢水长数百里,如今只留下了睢县、睢阳、濉溪等地名一样,长数百里的蓼堤也只留下了蓼堤岭这个地名,而见证着历史的久远岁月。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七中记载:“开封县蓼堤,在县东北六里,高六尺,广四丈。梁孝王都大梁,以其地卑湿,东徙睢阳,乃筑此堤。至宋州(商丘),凡三百里。”由此可见,当时蓼堤非同一般,属于跨区域河堤,不但高、宽,而且长。

  从上面的文献也可看出,蓼堤的修建,与西汉梁国国君梁孝王刘武有关。刘武(?—公元前144年),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孝文皇后窦猗房(即窦太后),西汉诸侯王。公元前178年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公元前168年,梁怀王刘揖去世无嗣,刘武继嗣梁王都大梁。公元前161年就国,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

  梁孝王为什么要修这么长的蓼堤呢?是因为他因大梁卑湿迁都睢阳后,同时修建了方圆300里的梁园。因受洪水的影响,当时睢水河经常决口,泛滥成灾,两岸人民深受其害。为防止睢水决口冲坏睢阳城与梁园,积极发展农业,便征调民夫,沿睢水河两岸修筑一段很长的大堤。

  而大堤之所以称蓼堤,当地还广泛流传着一段故事。当地村民讲,在大堤修建数年之后,堤上长满了睢水两岸常见的蓼草(当时还没名字)。之前,蓼草多生长在睢水河边滩涂之地。筑堤时,使用了滩涂之地的土,这种花的种子被移到了大堤上,便在堤上生根、发芽、开花。每当夏秋之交,堤上的花草争艳,煞是好看。

  梁孝王刘武得知睢水大堤上面长满了一种好看的花草,非常高兴,带领门客枚乘、邹阳等一帮文人雅士,驱车前往观看。他们沿堤观赏半日后,刘武感到有些疲倦,就命人在堤上设宴,与门客们饮酒作乐。

  席间,刘武乘着酒兴说:“诸位文士,你们都有很高的学识,今日正好显示一下你们的才华。你们看,此堤花草甚为茂盛,花色很是淡雅,你们不妨以堤上的花草为题,各作一赋,也好一助酒兴。”邹阳已客居梁园多年,算是刘武的常客了,平时和刘武的关系很融洽,便毫无拘束地接上刘武的话茬说:“梁王,你让我们作赋,可我们还不知道这些花草为何名呢!”

  刘武听后,认为邹阳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便掐了一根草枝仔细地把玩起来,觉得其叶香味异常奇异,清香之气中含有淡淡的辛辣味。嗅着花香,刘武突然间记起《诗经·小毖》中的两句诗:“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这蓼含有辛、苦之意,辛苦和辛香有联系。刘武又从蓼草联想起自己的身世,虽然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富可敌国,终日游园打猎、观花赏水、饮酒作乐,但是最终不得称帝,抱负难以施展。心中时刻有隐隐之苦,其命运不也与这里的花草一样,有种辛香之苦味吗?于是,灵机一动,沉重地叹了口气,慢慢说道:“唉,这种花草就叫蓼草吧!”

  跟随梁孝王的一帮文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看着梁孝王心事重重的样子,霎时间酒席沉静下来。还是邹阳机智,眼睛一转便有应对之策,脱口而出说:“蓼草之名极雅。梁王,既然这草叫蓼草,蓼草长满了大堤,这堤也该叫蓼堤了。”邹阳这一句话还果然奏效,梁孝王有些微笑了。

  见梁孝王转忧为喜,枚乘也凑上去,满腹经纶地说:“此堤蓼草繁茂,远远望去,郁郁葱葱一片,如长城蜿蜒,如此盛景实在难得。我们东苑之中有楼台歌榭,竹园亭阁,山脉池水,还无丘岭之名。此堤若称蓼堤岭,不也为东苑增添一景致吗?”众文人也都跟着齐声附和、叫好。

  梁孝王听文人雅士一个个讲得头头是道,真不亚于欣赏一篇辞赋佳作,遂心情开朗,喜上眉梢。为庆贺蓼堤岭一景命名,刘武高举酒杯向众人敬酒,众文人相互劝酒上菜,大家的兴趣更浓了。

  至隋代,汴水河道沿古睢水河道而流,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蓼堤岭一带古河道遂成为大运河一部分,并设码头。隋炀帝访其遗址而增广之。大堤上除了蓼草,还广植柳树,于是蓼草与隋堤烟柳一起成为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的盛景。

  事件:北周平叛蓼堤岭 以少胜多关键战

  南北朝时,蓼堤还是金乡之战的重要交战地之一。金乡之战,是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军事行动,史称尉迟迥之乱。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率军8000人,在梁郡(今河南商丘)蓼堤岭大败尉迟迥部将檀让军数万人。当时,双方兵力众寡悬殊。于仲文先派羸弱之师前往挑战,檀让军悉数来战,于仲文继而佯装败退,待檀让军骄纵懈怠、疏忽戒备后,派精兵快速杀回,由左右两翼突然进击,大败檀让军,生俘5000余人,斩首700级,迫使檀让率余部退守成武(今属山东)。随后,于仲文军乘胜攻打梁郡,尉迟迥守将刘子宽弃城逃走。于仲文军又在追击中擒斩数千人,刘子宽仅以身免。此战,于仲文在兵力对比处于劣势情况下,以机动灵活之指挥,创造战机,突然回兵,攻其无备,终获胜利。为金乡之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最终周军俘叛将檀让,斩席毗罗,平定了河南地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山松醪赋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洞庭春色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