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在殷商时期,在‘盂国’开垦了原始农业文明,喂养了牛、马,进行了耕地。”睢县文史研究者胡进才说,水族过去生活在适宜人类生存的黄河下游睢县一带,后来被驱赶,离开“盂国”,而水族向来也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视为故土。
7月15日至18日,黔南日报社“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活动采访组在睢县期间,除了探历史文明之渊源,寻访中原骏马,更是深厚黔南与商丘、三都与睢县之间兄弟般的情谊。
睢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发生接受三都水族作家潘国会赠送的书籍
在黔南日报采访组到睢县采访的座谈会上,商丘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道明先生向黔南日报社赠送了纪念品,并认为水族从睢县的睢水之滨迁移到三都水族自治县,历史文化积淀很深厚,而且保存完整,很神奇,研究水族历史文化,记录睢水文明,整理与研究水族的传说、音乐、故事与水书等,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他说,采访组到睢县来采访,说明商丘与黔南、三都与睢县两地的友谊已经开始,如今交通便利了,从今天的握手开始,以后要多走访,经常交流,让友谊地久天长。
在座谈会上,黔南日报社向睢县赠送一幅三都水族“龙凤吉祥”的马尾绣,将把马尾绣珍藏在睢县博物馆里,续写贵州山区与中原腹地的精湛技艺与古老文脉,向中原地区的观众展示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原始刺绣艺术。睢县赠送黔南日报社一幅行书墨宝:一脉睢水连,两地情谊深。
商丘日报社社长刘道明向黔南日报社赠送纪念品
水族自称为“睢”,汉译为“水”,两字同一个意思,暗藏水族先祖来自睢水流域的意义。因此,睢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发生说,睢县作为水族的发源地,睢县和三都是一家,两地人民是一家人,黔南和商丘、黔南日报和商丘日报也是一家亲,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永续两地的友谊。
睢县的亲人远送采访组
“睢水其昌。”随同采访组来到睢县“寻亲探源”的三都水族作家潘国会向睢县赠送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他说,水族人一直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思源之情千百年来一直不变,把“睢”视为神圣的地方。他说,从古哥、民歌中可以知道水族的迁徙,水族人都知道自己来自“睢”这个地方:水族过去是从一个没有土的地方来,那里只有水,全是水,而睢县曾经被黄河洪水泛滥,这种传说与历史现实的相近,很有韵味,意义丰富。水族从睢县迁徙后,经过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等,现在定居于贵州、广西、湖南以及越南。他说,现在社会发展,信息发达了,交通便利了,远在千里的三都水族同胞终于有机会回到“睢”地来回望,把遥远的梦幻之地变成了眼前的故土,同时,他希望在睢县开创一个水族文学、文化创作基地,梳理水族的历史,追溯睢水流域的文明,并邀请睢县的亲人,到三都去走一走。
(编辑:保超燕 审核编辑:邹骐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