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读水城

涧岗(下):瓦岗寨李密与三子庙

时间:2015-11-06 09:32:15  来源:京九晚报  作者:

  11.jpg

  恒山寺院 
 
  【阅读提示】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是目前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里一句描述江左盟宗主梅长苏的经典之语。其中的“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偏安江左”,即是指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南迁汉族所建统治政权偏隅一方。也正因此,才有东晋大将桓温北伐而在襄邑东涧大战事件。 
 
  涧岗一带的底蕴因历史大事件和文化民俗传承而厚重。这里不仅有桓温北伐的足迹,亦有宋襄公和瓦岗军首领的足迹,还是明代文学家王金鉴的隐居之地。在涧岗村南四公里即为恒山之巅,山顶有三子庙王庄和恒山寺。据传春秋时,宋襄公曾在此设西行宫,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王伯当、谢映登三人在此征战并埋葬于此。 
 
  根据史书记载,李密、王伯当死后葬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但据明代《睢州志》及商丘文史资料记载,睢州襄邑(今河南睢县)恒山也有李密、王伯当墓,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在笔者采访的过程中,涧岗恒山村委会的很多上了年纪的群众证实说,在新中国成立后三子墓冢尚在,后来“破四旧”时给平毁了。村民们又说,“三子庙王庄”村名的由来就和李密、王伯当有关。 
 
  带着诸多疑惑和不解,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典籍和采访,李密、王伯当等瓦岗军首领和商丘的交集关系也逐渐明晰起来,不但有襄邑恒山墓冢、三子庙,而且有民权伯党集的由来、李密投靠济阳王伯当的史实、程咬金和李密坐景阳的传说故事……
 
  李密其人与误走恒山传说
 
  程咬金、秦琼、王伯当、单雄信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和隋朝末年的瓦岗寨农民起义军有关,由此诞生的《隋唐演义》也广为流传。瓦岗军首领李密就和襄邑(今河南睢县)有着密切的交集。 
 
  睢县至今广泛流传着李密误走恒山的传说。据当地群众讲述,李密在被王世充击败后,加之其居功自傲、亲近美色等,导致众叛亲离,只有王伯当一人跟随李密。李密叛唐之后,在唐军的追击之下,逃往河南景阳(今睢县金锁岭),因此睢县有“李密坐景阳”的传说。李密在此被唐兵战败以后,还想和唐兵决以死战,和王伯当商量说:“我听说此地不远有一座恒山,我们不如撤往那里,依据天险之势,还可以赢回几仗。”二人带兵向西北走了十来里地,来到恒山之前,看到的只是一个大土岗,根本不是心中想象的大石头山。后边唐兵越追越紧,杀声连天。李密再也无处可逃,于是仰天长叹:“天灭我于此地也!”二人无奈拼命冲杀,怎奈势单力薄,李密中箭身亡,其最信任的爱将王伯当翻身下马伏于李密身上也被乱箭射死。李密、王伯当身亡之后,忽然刮来一阵狂风,飞沙满天,很快将两人的尸体覆盖,沙土堆积成了两个坟丘。这就是:李密误走恒山,旋风把坟来添。后人在两人坟前各栽上一棵枣树。 
 
  据《隋书》、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历史上的李密是这样的:李密(582—619年),字玄邃,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隋末天下大乱,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于瓦岗寨(今滑县南)聚众起事建立瓦岗军。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通过王伯当的介绍投奔瓦岗军,并设计袭破了兴洛仓,开仓放粮,随后又在荥阳大海寺击杀隋朝名将张须陀(《隋书·列传第三十五·李密传》)。这使得瓦岗军首领翟让非常器重李密,凡事皆言听计从。大业十三年(617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屡败隋军,其威信越来越高。翟让自觉才能不若李密,主动让位李密,李称魏公,年号永平,以荥阳洛口为都城。之后,据《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记载,李密数说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即是成语“罄竹难书”的由来。李密上台后率领瓦岗军先后夺取了隋朝的几个大粮仓,军队和地盘迅速扩大,势力达到顶峰。后来李密借故将翟让杀害,瓦岗军发生严重的内讧。洛阳之战,李密因战术失误被王世充击败,主力军丧失殆尽,将领四分五散,李密带亲随王伯当、徐世勣等投唐,单雄信、裴仁基、秦琼、程咬金等人投降王世充,瓦岗军瓦解(《资治通鉴》卷一八四、一八六)。没过多久,李密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宋州虞城人)斩杀于河南熊耳山(《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九·李密传》),年仅37岁。
 
  宏献介绍说,此墓当是他们的“衣冠冢”。因李密、王伯当在占据襄邑恒山时,曾开仓放粮,在济阳、襄邑这一带做了不少惠民的事情。他们去世后,老百姓非常怀念,就在他们当年安营下寨的地方,将他们生前穿戴过的衣帽衣冠及用过的兵器埋葬,修筑了“衣冠冢”和三子庙宇来祭祀他们。这也是三子庙和李密误走恒山传说的由来。而关于三子庙祭祀的三子之一瓦岗军神射将军谢映登,早在李密用江山换美人时,已心灰意冷,归隐山林,出家为道,最后在终南山(亦有说在山西雁北)羽化登仙。
 
  77岁的三子庙王庄村民张和民说,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村民在田间耕作时,曾掘出髑髅、骨骸和护心镜、兜鍪、刀枪等兵器。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表明,恒山及其附近曾经是古代屯兵之地和古战场。
 
  按照史料记载,李密死于河南西部的熊耳山,首葬于卢氏三官庙。至今,卢氏石大山的北段因葬忠于主子的王伯当而被称作“将军山”,南段因李密邢国公的称号而被称作“邢公山”。只是后来唐高祖念及李密是唐朝邢国公,又反隋有功,将其隆重迁葬到黎阳山(今河南浚县境内)。1974年在浚县城关乡罗庄附近卫河清淤时出土李密墓,墓盖书《唐上柱国邢国公李君之墓志铭》。 
 
  既然史书及考古皆说明李密墓、王伯当墓不在睢县,怎么在当地还广泛流传其传说故事,且明嘉靖《睢州志·陵墓》有两人墓葬记载:“李密墓:在恒山之阳,唐李密葬于此。”“王伯当墓:密之臣,同葬于此。”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古迹门》记载:“城北恒山慈云寺后有古墓三,主人相传一为李密墓,墓上植树结果如楝豆;一为王伯当墓,一为谢应登墓,据言三人兵败死于此,时天风旋沙为成墓,后人神之,目为天葬。”《河南省睢县地名志》亦载:“隋末瓦岗起义军领袖李密和部将王伯当、谢映登兵败至恒山死,山上有三人墓,建庙称三子庙(亦称恒山寺)。” 
 
  睢县有李密传说及志书记载其墓,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李密在加入瓦岗寨之前的经历密切相关,这又与其部将王伯当关系颇深。王伯当乃济阳郡考城县人,其故里据考当在今民权县伯党集。王伯当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瓦岗寨的神射手,《隋唐演义》排名十七,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王伯当初于家乡起兵,屯兵于今民权伯党、睢县涧岗恒山一带。伯党集至涧岗集恒山一带仅七八公里路程,且明清时期伯党集属睢州辖属。李密在追随杨玄感兵败后,投奔王伯当。王伯当见李密才能卓著,便拜其为首领,占据恒山一带抗击隋军。后来,王伯当又推荐李密结识翟让,并一同投奔瓦岗军。王伯当对李密忠心耿耿,至死一直陪伴其左右。1995年版《民权县志·集镇建设》:“伯党:据传隋末瓦岗军首领之一王伯当从李密于此,故名。”《民权文史资料》载:“伯党集:隋末王伯当曾屯兵于此,并留下子一嗣,在此繁衍生根。故原名伯当集,明代更名伯党。”睢县史志办副编审罗杰性介绍,农民军所占据襄邑恒山,在隋朝时地势险要,南边不远即是隋朝大运河通济渠,有利于起义军通过武力来拦截南来北往的船只,供给军需资用;而北边不远即是涧岗,有深沟也有高岗,易守难攻。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当年李密、王伯当占山为王、安营下寨发迹的地方。 
 
  而关于睢县志书所载李密、王伯当墓冢,睢县史志办主任余
 
  古村名人与聚落文化传承
 
  襄邑恒山三子庙历经数朝香火不断,多次翻修,先后改名慈云寺、恒山寺。清光绪《睢州志·建置志·坛祀》载:“恒山寺:在州北恒山上。”该志又载,僧人晓天然于明代成化年间居恒山寺,博雅以诗名,前辈多与游,有遗稿行世。目前,寺内存有乾隆四十八年“重修恒山慈云寺碑”一通。恒山寺负责人张文昌告诉笔者,寺院原有大殿、中殿、前殿、东西厢房共计50多间,“破四旧”时都被扒毁,2011年在原址又重新修复。 
 
  恒山寺所在的涧岗乡张大庄村委会,已更名为恒山村委会,下辖三子庙王庄、赵庄、黄庄、张大庄4个自然村,其中尤以明代所建三子庙王庄最为出名。《河南省睢县地名志》载:“明永乐时,敕封文林郎王崇儒由五里庙迁此,名三子庙王庄。”《商丘地区地名荟萃》载:“三子庙王庄:村在恒山(土岗)脚下,王氏家族三门之后,隐居恒山寺,故名。”清光绪《睢州志·人物·隐逸》里,记载着该村王氏一位名人王金鉴,字景逸。少补诸生,骨气嶙峋。博涉史,工诗,隐居恒山,唯以诗酒自娱。晚年为五岳之游,一笠一剑,踪迹几遍天下。所遇名山大川,无不收入图画,纪以题咏,归来辄盈囊箧。筑斗室自娱,不问家事,自号散翁。寿逾八旬,齿固目明。有《散翁诗草》数卷存于家。 
 
  三子庙王庄文化源远流长,当地有九天仙女造恒山、靳大成与胡阿妹的传说故事(《睢州佳话》)。村后有恒山汉墓群,曾多次出现汉代绳纹砖砌成的砖室墓和空心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壶、陶罐和玉璧、玉带勾、汉剪等(1983年《睢县地名概况资料汇编》)。村附近另有明代嘉靖人皇甫伯岗、都堂孙坤、万历太学生皇甫逸仙墓。孙坤,字顺夫,嘉靖壬戌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肃州兵备副使,参四川政,按察陕西,转四川右辖,擢太常,遂抚湖广,清光绪《睢州志·人物志·名臣》有传。新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国福系村人。 
 
  如今,恒山寺东临涧岗沟,西濒通惠渠,两条沟河在恒山前交汇,山前有三子庙王庄村,后有恒山小学和恒山村委会驻地,民居和校舍隐映于绿树之间,谁能相信在1400多年前,这里曾是瓦岗军金戈铁马、鼓角动地的营盘呢?
 
  三子墓冢与传说背后真相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山松醪赋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洞庭春色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