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读水城

河堤岭(四):姒姓鄫国建都在鄫城

时间:2016-09-18 17:16:36  来源:  作者:

 webwxgetmsgimg (5).jpg

鄫城遗址

【阅读提示】

河堤岭位居中原,历史悠久,沃野平畴,宜农宜桑,同时古今名人荟萃,厚重的人文为这方热土增光添彩。而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曾是一个弱小的封国——鄫国。《商丘地区地名荟萃》载:“鄫:古地名。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省睢县河堤村附近。”

历史上的鄫国,为春秋时郑国的附属国。《词源》释“鄫”:“郑地名,春秋‘次于鄫’,在今河南雎州境内。”《辞海》释“鄫”:“古地名,春秋郑地,今河南柘城北。《春秋·襄公元年》:‘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王力《古汉语字典》释“鄫”:“春秋郑附庸国,同《辞海》之《春秋·襄公元年》文,故址在今河南雎县东南。杜预注:‘鄫,郑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汉语大字典》释“鄫”:“姒姓国,今河南柘城北,雎县东南。”

鄫国的都城为鄫城,清光绪《睢州志·古迹》:“鄫城: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注疏云:“在襄邑城东南。”《河南省睢县古今地名荟萃》:“鄫:又名鄫城,古地名。当在河堤乡李彬集附近。”

晋楚争霸驰中原 诸侯联军驻于鄫

在中原,每一处地方都要用深沉的感情去慢慢体味。在这里,随便踢一个土坷垃,里面就有可能是一段悠远的历史;在这里,古城墙上随便抠下一块泥巴,就能闻到厚重久远的味道……追溯春秋时期商丘的一个古国——鄫国,不但其记载散落于史籍毫无系统可言,而且其遗址也是笔者历尽周折才找到的,但这个古国以重要的历史事件载入史册。我们就先从春秋时发生于鄫地的这个事件说起。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是史上最长的拉锯战,大致始于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至公元前546年弥兵之会后结束,其根本目的是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焦点集中在对郑国和宋国的控制权上。公元前575年,郑国叛晋归楚,晋厉公攻郑,楚共公率军援郑,晋、楚爆发鄢陵之战,楚军溃败。鄢陵之战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晋国巩固了霸业。但鄢陵之战后,郑国并没有完全听从晋国的控制。公元前573年,晋悼公即位。第二年(即公元前572年),他开始实施“三驾疲楚”战略,首征伐郑。五月,他命执政韩厥、上将军荀偃率领军队讨伐依然归附于楚国的郑国,猛攻郑国都城新郑的外城,并在洧水边击溃郑国的步兵,耀武扬威一番扬长而去。此时,东方诸侯国鲁国的仲孙蔑(即孟献子)、齐国的崔杼(即崔武子)与曹、邾、杞五国联军正驻扎于当时郑国的属地鄫城,等待晋军的到来。《春秋·襄公元年》载:“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左传·襄公元年》载:“夏五月,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之师伐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于洧上。于是东诸侯之师次于鄫,以待晋师。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焦夷及陈,晋侯、卫侯次于戚,以为之援。”文中的“次于鄫”即是临时驻扎部队于鄫国。

晋国为什么让东方诸侯联军驻扎在鄫城,而不一起参战伐郑呢?因为晋国有实力,以其兵力完全可以战胜小诸侯国郑国。晋悼公有意识地让诸侯联军驻在鄫地,一是为了威吓郑国,二是为了防备楚国军队来犯,三是为了入侵楚国做好军事准备。对此,《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九有解释:“正义曰:《释例》曰:‘兵未有所加,所次则书之,以示迟速。既书兵所加,则不书其所次。’此书‘次于鄫’者,为此鲁、齐、曹、邾、杞,其兵皆不加郑,故书‘次’也。”由此可见,鄫地在军事战争频繁的春秋时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晋军打败郑国之后,离开新郑到鄫城与东方五国联军会合,晋悼公莅临孙氏,令韩厥掉头从鄫城出发向东南进军攻楚、陈。楚军闭门不出,晋军在焦、夷及陈国掠过一遭。仅半年,晋军破彭城,围新郑,攻焦、夷,声威大震,打得楚恭王措手不及。自昭陵之盟百余年来,楚国本土首次遭到北方敌国攻击。中原的失势让恭王沮丧不已,焦、夷、陈的战火更标志着战略主动权正向晋国偏移。唯一的安慰:郑成公坚持忠于楚国。

公元前571年七月,鲁国大夫仲孙蔑和晋国荦、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曹国人在戚地会见,商讨征服郑国的办法。仲孙蔑说:“请在虎牢筑城以逼迫郑国。”荀罃说:“好,去年鄫城之会,齐国的代表崔杼就另有想法,今年他不来了。滕国、薛国、小邾国也不来人,都是因为齐国的缘故。”《左传·襄公二年》:“善。鄫之会,吾子闻崔子之言,今不来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由此可见,齐国在鄫地会师诸侯时已经懈于尊晋,而晋则提防齐国叛盟。此年冬,经仲孙蔑之请,鉴于荀罃之言,齐灵公只好派崔杼与荀罃等诸国大夫会于戚,遂城虎牢,郑国服晋。

周初分封建鄫国 都于鄫城邻杞国

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林立,大国争霸,小国的历史向来不为人们所重视。作为文献典籍中的“鄫”,在历史上又是怎样形成的一个国家?其源流和沿革是怎样的?后来又是怎样失国了呢?然而,除了上面记载事件的只言片语,其他史料甚少。因此,探溯鄫国的历史是对商丘本土文化的有效补充与丰富。

其实,关于鄫国,若细细探究,文献中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鄫,在古书上作“曾”或“缯”,三字古代通用。鄫国,在甲骨文、金文和先秦文献中,均有记载。商周时期中原地区有三个鄫国:一在山东南部,一在河南东部,一在河南西南部。山东之鄫,见于《春秋·僖公十四年》:“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杜预注:“鄫国,今琅琊鄫县。”即今山东枣庄市邺城镇。河南西南部之鄫,为联合申国伐周之国,《国语·郑语》:“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这个缯国作为申的邻国,地望当在南阳附近。而河南东部之鄫,即是见于《春秋·襄公元年》“次于鄫”的襄邑之鄫,也就是河堤岭附近的鄫国。

商丘睢县的鄫国,是夏朝的后裔,与杞为兄弟之国,同为姒姓。先秦文献常把杞、鄫并提,《国语·周语》谓:“杞、缯由大姒。韦注:杞缯二国,姒姓,夏禹之后。”一次,卫成公叫人去祭祀相(夏启之孙),宁武子反对说:“杞、鄫何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意即他们为什么不去祭祀自己的祖先?《史记·周本纪》:“禹为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故有……杞氏、缯氏。”杞鄫连称,因为他们既都是夏后,又相比邻。根据以上历史文献内容可知,鄫国的确在先秦时期存在过,且与杞国相邻。而如今,睢县西侧紧邻的便是杞国故地杞县,从现实地理位置亦佐证了鄫国地望在今睢县一带。学者周永珍认为,“我们以为河南杞县的杞和睢县的鄫,即为周初所封的夏后杞、鄫,先春秋时迁往山东”。(《曾国与曾国铜器》)襄邑的鄫国,迁往山东以后,襄邑之鄫是否仍是诸侯国?我们以为不是。至少在文献中没有足以证明它列为诸侯。“次于鄫”、“鄫之师”,也只能作为鄫地之师,不能作为一个国家来理解。所以这个鄫,自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到襄公元年(公元前572年),它都是作为地名出现的,属于郑。难怪《水经·洧水注》有“鄫人者,郑人也”之说。由此可知:睢县之鄫乃周初封国,至春秋前迁往山东,形成山东鄫国。春秋时期的河堤岭一带,仅存鄫地之名和旧都鄫城。

曾姓源流在潧水 少康封鄫迁豫东

睢县河堤岭一带的周代之鄫国,既然为夏禹之后,其源流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哪呢?这个鄫国与其他两个鄫国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从曾氏姓氏的源流入手考察下,《世本·氏姓篇》载:“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襄六年莒灭之,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少康封给曲烈的鄫地,学术界普遍认为不在山东苍山,而在今河南方城县北。然《路史·国名纪·已》载:“鄫:郑地。今荥阳有鄫水城。鄫水,溱也。而故鄫城在襄邑东南,有故城。”因此专家认为“曲烈所封姒姓曾国初在潧水(溱水)流域之曾地,后或迁于方城之缯关,或迁于郑地之鄫”。(杨建敏《曾姓与曾国考源》)

历史学者杨建敏认为,上古时期,以制甑闻名的曾人生活在中原潧水流域(今新密一带),后曾人随祝融氏族南迁,先后在河南西南部的方城、光山、新野、随州等地建立起了曾国。后曾国为楚国所灭,曾国子民当以曾为姓氏。居于潧洧流域的夏王少康初封其子曲烈于潧水,在曾人故地建立鄫国,先后迁于方城、睢县建都,最后迁于山东苍山立国。此姒姓鄫国最后亡于莒国,鄫国子民便去邑以曾为姓,此即曾姓之由来。可见,睢县河堤岭一带为鄫国迁徙地之一。《水经注》卷三十“淮水”:“涣水又东南经已吾县故城南,又东经鄫城北。”清《一统志》曰:“鄫城,在归德府柘城县北。”《读史方舆纪要》云:“鄫在睢州东南。”即今河南柘城、睢县之间的河堤岭一带,属于豫东地区。此鄫、鄫城当为鄫国东迁之居地。依照出土文物考证,此时的鄫国当为伯国,区别于琅琊鄫国称“子”,淮西南阳盆地的鄫国称“侯”,主要文物有曾伯簠、曾伯从宠鼎、曾伯宫父鬲、曾伯文簋。(曾昭岷、李瑾《曾国和曾国铜器综考》)

笔者随76岁的李彬集村民刘洪魁前往村东南角探访鄫城遗址,他讲道该遗址是周边地势最高的地方,俗称“老常坟”,村民曾在此挖出过砖砌汉墓。1957年发大水,周边的棉花都淹没了,此岗上还没水。直到现在,仍是1米多高的缓坡,村民多在其上种庄稼。

鄫国与鄫城,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淋,早已湮灭于历史的沧桑之中,曾经的繁华不再,如今只剩下田野中的一个土堌堆。在赴李彬集探访的过程中,望着那片原野,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同一个国家的都城放在一起联想。然而,史实依然如此,无法改变。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