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

袁山古庙

时间:2017-03-07 14:58:02  来源:睢县网  作者:王文正

睢县的袁山路和袁山市场都是以名胜古迹袁家山(简称袁山)命名的,袁山这个名字在古老的睢县影响博远。我的家在袁山附近,与袁山古庙仅有一路之隔。我在这里居住了二十多年,每天上下班都要在袁山路经过,这座古庙也常在我的视野之中。我到院内的县图书馆阅览或借阅书籍长达三十多年(近年图书馆已经迁到北湖公园),对袁山较为熟悉。现在的袁山周围,市场、门市星罗棋布,饭馆、修补店,房屋栉比;吆喝声、嘈杂声不绝于耳。在喧嚣的现代环境衬托下,袁山古庙显得更加幽静和古朴,庄重而神秘。

袁山,又叫“吕祖庙”,因庙内建有“纯阳洞”,供奉着八仙之一道祖吕洞宾而得名。因袁山是明代天启(1621年~1627年)年间兵部尚书袁可立建在自己的别墅“陆园”,且仿山东蓬莱阁体制而建,依山傍水,就高临下,又称为“小蓬莱”。远远望去,袁山恰似一艘荡漾水中的战船,与周围碧水构成一派山水园林景象,曾被列为睢州八景之一,名曰“仙峰滴翠”。当然,这都是三百多年前的景象了。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袁山庙的周围还房舍寥寥,荆棘和杂草布满湿地,多少还能产生一点航行着战船的联想。登上袁山庙的最高处望月台,向北眺望,辽阔的北湖湖水,烟波浩渺,葱绿的碧岛和移动的渔船尽收眼底,当时站在望月台上以北湖为背景拍下来的照片,至今还保留着。

从2014年6月开始,这里发生了新的变化。地方政府暨文化部门对袁山开始大规模周边环境治理和维护工作,力争重现袁山当年青山绿水原貌,还原“仙峰滴翠” 景观。随着推土机的声声轰鸣,袁山外围的残墙破屋轰然推倒,残砖碎瓦收拾洁净,新建一条观赏性小河贯通南北。经过工匠巧妙构思,庙前的空地焕然一新,风景宜人。小河的两侧筑立了石凳和石雕、小河北面尽头建一座假山,林间曲径蜿蜒,水上回桥灵巧,遍植花草、树木、修竹,一片片翠绿,透出盎然生机。与红色的亭柱、青色的石碑,澄碧的水构成一幅异彩画卷,相依相偎,神采宜人。

我下班后来到这里,沿着小河边的石径自南向北散步,无意间向北望去,透过层层楼房的顶端,一座三十多层的楼房耀入眼帘,这是新建的“海通·曼哈顿”居民小区。这时,《睢州志》有关记载浮现眼前,从这座高大的建筑到脚下的袁山庙,在明末清初时期都是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家祠住地。很难想象,就在那小区楼房的下面,便是袁可立的府邸,时过三百八十多年,建于明万历间的那座具有明代显著建筑特点的豪华住宅,外观气势雄伟,内部高雅别致。原为三进院落。它与袁氏府邸南面的袁山庙及明崇祯帝赐修的东西两座袁尚书大石坊恰对峙在一条中轴线上,十分威严壮观。院中建有“弗过堂”、“石仙堂”、“藏书楼”等著名建筑。就是这座藏书楼,因发生了明朝叛将许定国刺杀南明大将高杰的“睢州之变”而焚毁于一旦。“弗过堂”、“石仙堂”、大石坊等建筑也灰飞烟灭。而袁山庙历经三百多年风雨洗礼,毁废和兴建,仍然保持着它的明代建筑的原貌。它承载着古老睢县的人杰地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昔日的袁山可谓名声远振,盛典频举。无论官吏、文人学士、黎民庶众,趋之若鹜。袁山道场更是盛况空前绝后,每年从三月底到五月初连续不断,农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这里举办规模盛大的庙会,尤其是四月十四日吕祖诞辰礼节最盛,吸引着周边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气势宏大的袁山,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建望月台,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吟歌赋诗,抚琴欢唱,成为州中盛事。当年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曰《蓬莱纪胜》。王祖恢《浮香阁轶闻绝句》有诗云:“金缕歌终撤瑟期,露盘丹灶几迁移;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诗。”可见王祖恢活着的时期,蓬莱盛事已不能见到。据史载,明代的董其昌、王铎、钱谦益、孙承泽、方以智、侯方域,清代的汤斌、宋荦、田兰芳等名人学士都曾在此把酒待月,登高作赋。

袁家山的真正蕴藏,还是发生在袁可立祖孙三代人的故事,历经三百多年,久传不衰。当我们穿过牌坊,就到了古朴典雅的袁山庙门前。台阶两侧各有一株枝叶茂密的石榴树,红色灿艳的榴花点缀其间,给人一种清新舒朗的感觉。拾级登上挂有“小蓬莱”匾额三字的袁山庙门,从香烟袅绕的聚仙阁右侧走过,就可以看到墙壁上的石刻,其中的一首《观海市诗》最为引人注目,它与山东蓬莱阁避风亭内袁可立的《观海市诗》一模一样,上世纪九十年代,将这一珍贵石刻复制到袁山上,使其得以回归故土。明天启四年(1624年)五月二十一日,袁可立(1562年~1633年),在登州公署(现在的山东蓬莱阁)中看到了数年难得一遇的海市蜃楼:“岛下先涌白气,状如奔潮,河亭水榭,应目而具,可百余间,文窗雕阑,无相类者。中岛化为莲座,左岛立竿悬幡,右岛化为平台,稍焉三岛连为城堞,而幡为赤帜。睢阳袁可立为抚军,时饮楼上。忽艨艟数十扬帆来,各立介士,甲光耀目,朱旗蔽天,相顾错愕。急罢酒料理城守,而船将抵岸,忽然不见,乃知是海市”。袁可立看到百年不遇的海市蜃楼图景,兴奋不已,遂诗兴大发,在蓬莱阁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观海市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罕见的“海市”实录。这首《观海市诗》字由董其昌代笔书写,温如玉刻石,成珠联壁合之珍品。虽然袁可立善诗文,诗作颇丰,但受清朝文字狱所累几近毁失殆尽。却留下了二人在事业顶峰时期的合作之笔“睢阳袁可立题、云间董其昌书” 的字样。观看石刻,就会联想到山东蓬莱阁和兵部尚书袁可立海上驱寇事迹。袁可立在登州任职三载,厉兵秣马,为水陆师军队呕心沥血,终于积战船四千艘,兵卒五万余人,与枢辅孙承宗、侍郎毕自严戮力策应,形成“百里棋布,鼎足传烽”的犄角之势,确保了明朝沿海疆域一带的平安,并大大牵制削弱了后金对明山海关一带的战斗力。袁可立拓地筑城,打造战舰,招集流民,步步向前推进海上防御。受到天启皇帝嘉奖。袁可立既清廉又能干,多做实事并尽量远离党争,在复杂的宦海生涯中主持辽务多年,成绩丰硕,十分可贵。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明崇祯六年(1633年)十月十一日,袁可立病逝于睢州,八十一岁高龄的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以悲壮的心情为故友写下了《节寰袁公行状》,分元、亨、利、贞四册。款云:“明崇祯八年六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特准致仕驰驿归里邻治弟华亭董其昌顿首撰并书”。并向皇帝禀报,崇祯七年九月初七,明崇祯皇帝遣使至睢州御祭葬,原墓按崇祯朝最高规格建造,墓志铭为首辅孔贞运撰文,书法家王铎书丹。墓地在睢州城东南五里袁坟村南,原四面为路,成“八抬轿”井字地,向有松柏掩映,名为“袁尚书墓”。现已无迹可考。

袁可立的儿子袁枢也是明朝影响重大的非凡人物。袁枢(1600年~1645年),中国明代书画家、收藏鉴赏家、诗人。字伯应,号环中,以父兵部尚书袁可立荫官户部郎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崇祯末于其父故袁尚书府第开府治事,乡党以为荣。袁枢在年伯董其昌的提携下,成为明末著名书画及收藏家。崇祯六年十月,袁枢去北京上疏申请休假回乡省亲,顺路探望了年伯董其昌,董其昌触景生情,想其退休在家多年的故友袁可立,随作山水画《疏林远岫图》相寄赠。在仕途上,袁可立与董其昌一样坎坷多艰,宦海沉浮,休戚与共。明万历中都遭贬回籍,后来又被泰昌皇帝同时启用。在魏忠贤横行的天启年间,两人都受到阉党的排挤和迫害。董其昌死后,一生最喜爱的“四源堂”四幅名画归袁枢所有。《潇湘图》为五代董源作,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本幅无作者款印,经董其昌根据《宣和画谱》中的记载,定名为董源《潇湘图》。《潇湘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明末继董其昌之后递入袁枢收藏。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睢州城先后遭受李自成的兵火和河决水灾,袁可立尚书府第藏书楼内书画藏书毁于一旦,仅此数帧卷轴往返千里为袁枢辗转至江苏浒墅钞关寓所随身珍藏免遭兵火之灾,得以流传至今,传为中国乃至世界名画收藏史上之佳话。

袁枢不独工诗善文,喜于书画,而以有用实学,死忠死孝,精通文武之事。崇祯乙亥(1635年),袁枢为父在家里守孝,遭遇到从商丘败退下来的李自成流民攻城,睢阳卫不堪一击而败。袁枢毫不犹豫,破家散财两千金募勇杀敌,擐甲登郫,倡先固守,力战七昼夜,以致双目生疮,使得睢州城得以保全。袁枢容貌俊伟,胸怀大略。善于骑射,具有治理边疆之才。明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进犯,明朝将领大多畏缩,袁枢不避死,以户部郎中文职督饷于辽左军前,解朝廷庚癸之忧。袁枢秉承父志、一生抗清。清兵渡江,金陵沦陷,袁枢和好友越其杰相继绝食数日忧愤而死,留下千古英名。

袁枢有三子,赋诚、赋谌(chén)、赋諴(xián)。长子袁赋诚在广西南宁府新宁州任知州,长期供职于外地。次子袁赋谌(1633年~1689年),字仲方,号信庵。国子监生,收藏家。一生善于收藏,精于鉴赏,安徽省博物馆的16幅《董其昌纪游册》上都留有袁赋谌的鉴赏印记。袁赋谌宽厚而有涵养,常为诗赋而彻夜不眠,多与同里名流田兰芳、孙坊谈诗论画、吟咏唱和。康熙三十二年(1684年),其祖宅袁尚书府第借为洛学书院,中州名儒田兰芳常常受邀讲学于内。他的长篇墓志铭也是生前好友田兰芳所作,对其为人、品德、贡献、作了详细铭述。袁赋谌富有的家藏,吸引着各地的收藏大家,名人学士,尤其商丘宋荦(著名诗人,书画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得之最多。董其昌的早年作品《纪游册》,世所罕见,每幅都钤有“袁赋谌印”、“袁赋谌鉴赏印”,足可见袁氏家藏旧品之精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松桂堂帖》,明末清初经袁枢和袁赋谌父子精心收藏,后传入清代宰相翁同和之手,得以流传至今。

无论是休闲观景、考古探轶,袁山古庙不失为一理想之地。经过修葺后的袁山,游人络绎不绝,庙门外的小河边,绿丛中,回桥上,假山旁都有游人的身影,他们或在石凳上谈天,或在景物前留影,或在亭榭边下棋,或在石碑前驻足,时而喜悦、时而沉思,无不流露于面颜。步入庙门,香烟袅绕,钟声悠长。庙内供奉的各路神仙聚于一阁,善男信女虔诚地跪拜、祈祷,以酬心愿。纯阳洞里,木雕吕洞宾像栩栩如生,安详卧榻,以道祖之尊,待民求福,度民苦厄。望月台上,谒拜天帝以求降福避祸,祈祷事业有成,仕途光明。亦有文友相邀登高观景,再现当年贤达文士把酒邀月,诗赋酬唱的情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