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

“传承的担子我来扛”

时间:2018-06-08 08:36:47  来源:  作者:徐泽源 张 振

 “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文化遗产的传播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义务,优秀文化遗产传承的担子必须由我们青年一代扛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睢州皮影戏的传承人徐春光说。6月6日,在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笔者在睢县文化馆皮影制作工作室里见到了他。

  徐春光的皮影制作工作室虽然不大,但是井然有序。工作台上各种刀具、皮子、颜料码放得有条不紊。他每天在这里创作画稿、绘制画稿、施墨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安装,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皮影作品。

  据了解,徐春光最初接触到皮影艺术,还是在小时候跟着他的爷爷赶早集时看到的。自那以后徐春光深深地被皮影的表演艺术所吸引,好奇光影与色彩的奇妙结合,好奇“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表现形式。从那以后,徐春光再也没有和皮影艺术分开过。

  1999年,徐春光放弃了自己升高中的机会,为了他儿时的梦想,毅然选择了在商丘市文化艺术学校继续自己的皮影梦。文化学校的大课堂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艺术滋养,他每天除了完成学校必修的课程以外,还常常沉浸在图书馆,翻阅有关皮影的书籍,研究创新皮影的技术形式。

  “皮影戏又被称为‘影子戏’‘灯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盛于宋,元朝发扬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在豫东一带,仅有睢县的秦庙村有此剧种。”徐春光介绍说。1943年,河南省闹灾荒,河堤乡秦庙村有一位叫张立明的逃荒到安徽省蚌埠市,见到当地有人表演皮影戏,便投师学艺。学成以后,张立明便与学唱坠子书的同胞兄长张立兴一起以演出皮影戏营生。新中国成立后,张氏兄弟的皮影戏加入睢县曲艺队,走遍了河南全省各地。1953年,张立明收同村青年秦彦然为徒传承皮影戏艺术。随着张氏兄弟的相继离世,再加上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睢州皮影戏逐渐走入低谷。

  2002年,徐春光参加工作以后正巧遇到睢县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有幸接触到了老皮影艺人秦彦然。每逢工作之余,徐春光就从县城骑车数十里到秦彦然家中请教学习。最终,秦彦然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把自己积累多年的皮影制作经验和皮影戏演出模本传授给了他。

  在睢县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县文化馆组织馆内一批有表演功底的年轻人创办了睢县皮影剧团,徐春光则是负责皮影戏的创作与研究。经过多年的艺术积累和名师点拨,徐春光在传统皮影制作技艺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增加新型的现代元素,相继创作出了《两个朋友》《龟与鹤》《闹元宵》等曲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中荣获多个奖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