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至19日,河南省睢县“睢水文化研究会”部分地域性历史文化爱好者,在该会名誉会长(原县政协主席)张茂清、会长陆泽然的带领下,赴黔南三都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历史文化交流与学习。
自去年睢县“睢水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承蒙睢县县委、县政府及三都县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与关爱。该会已面向全国邀请了不少相关专家和学者,成功举办了首届“睢文化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出版了《睢文化文集》,为探索古老的睢县历史文化拉开了大幕。
黔南水族人民世代传承有《水书》,自清朝中后期至今,已有不少相关专家和学者对《水书》及其书写文字进行研究,认为《水书》内容应是出自中原的最早历法;其书写文字的产生时间极有可能早于殷商甲骨文或与甲骨文同期。时至今日在水族人民的歌谣中仍有“吃睢水、成睢人”的传说,相传为从远古走来的贵族。多年来,水族同胞寻根中原,最终认定今河南睢县即是他们的族源地。由此可以判定地处中原腹心之位的睢县历史更长、更早;但是,睢县早期的历史文明已被无数次的黄河泛滥之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深埋于地下,给我们后来的考古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今天我们有幸可以从《水书》中找回睢县失去的历史记忆。自2009年,两地历史文化学者交流不断、为两地政府领导互访也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述两地的历史文化交流,深入挖掘两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水族同胞寻根溯源找出更多的“对接点”;睢县“睢水文化研究会”向上述两地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共同树立“睢之源”标志碑,并且以此为基点,围绕“睢水、水城、水族、水书、睢姓、睢文化”这个主线,展开对睢县和水族历史文化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根据“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的指示精神,我们将在古老睢水的源头睢县挂碑成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睢水·水族文化研究会”,旨在协助“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在豫东找出更多的先商文化遗存。并且上述两地也可以此为地域历史文化支撑,做好两地文化产业、促进两地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会上,双方就今后如何联手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和发展文化产业达成共识。
此次赴三都学习交流时间短、任务重、收获颇多。十五日下午与三都县水家学会、水书研究所相关领导就两地如何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做了具体探讨;十六日,根据十五日交流情况,两地学者在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协原主席韦成念、三都水族自治县水家学会会长杨先懂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三都水族同胞的大型祭祀场地和部分历史文物景点,观看了他们为考察团精心准备的,荣获了全国民舞大赛重奖的“斗牛舞”节目,其间又对水族的酒祭礼仪和酒文化进行了座谈。十七日,重点参观了水族石刻碑林及国有和民营博物馆,观看了黔南水族的民风民俗。十八日,全天在贵州民族大学水书文化研究院交流学习。
此次考察学习受到了贵州省水家学会、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学会、贵州民族大学等单位的热情招待。他们不仅为此专门印制了接待指南。贵州民族大学还以“睢水·母亲河的永恒记忆”为标题,为来自睢县的考察团专门制作了宣传画册。悬挂了不少欢迎考察团的横幅布标。老专家、老教授潘朝霖先生在微信中给我们发出:“这是水族‘老家’睢县的学术团体首次来到贵州民族大学,值得庆贺!”交流会在大学“邵逸夫图书馆”四楼会议室举行,“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所有研究水书历史文化的高校博士、硕士生及水族协会的同学们都穿着民族的盛装出席了欢迎仪式并参加了这次研讨交流会。会后,“贵州民族大学”与睢县“睢水文化研究会”共同举行了赠书仪式。下午两点,考察团参观了全国著名书法家韦宗林教授辛苦一年多组织人力创作的“水书”百米长卷。韦宗林教授亲自为考察团进行了逐幅书写内容的讲解。晚上,该校还为考察团上演了一场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
通过上述学习交流,考察团的同志们一致认为:无论是文献记载或是风俗民情,三都水族都具有中原的历史文化传承遗风。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此为己任,加强两地历史文化的再深入研究。这不仅仅为了找回睢县失去的历史记忆,而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坚信自己“根在中原”,坚信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一元化。对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