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转身变成养猪场老板,睢县潮庄镇赵楼村养殖大户赵志宏还真有点儿不适应,“多亏政府帮俺脱了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睢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冲刺期,部分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要使这些人脱贫,怎么办?
“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对症下药才能拔除‘贫根’”。为此,睢县创新了“六个准”、“五张图”、“两本账”的“652”工作法——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六个准”精确锁定“真贫户”
河集乡枣园村的村务公开栏内,张贴着贫困户初选名单,上面显示的名单都是经过全体村民代表会议、全体党员大会、村两委会议评议出的结果。
“扶真贫”是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扶贫对象选不准,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县农办主任刘学军说。
对贫困户的选择确定,睢县充分利用村民相互熟识的特点,由村民全程参与评议,通过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目前共确认21440户贫困户,74666名贫困人口。
确定贫困户之后,还要对贫困原因逐个分析:是因学、因病还是因为其他原因致贫?从而制定相应的扶贫路径。
赵志宏就有切身感受,几年前因为孩子上学他一下成了贫困户。扶贫时他选择了养猪,一方面因为在农村适合养猪,有场地;另一方面赵志宏也没有别的手艺,养猪对他来说也比较熟悉,确定准确帮扶计划之后,“政府还给我们协调土地,盖猪圈,帮俺们贷款。”
“现在我早就不穷了。”问起收入,赵志宏故意转移话题,幸福的笑容却难以掩饰。
“脱贫对象识别准、家庭状况掌握准、致贫原因分析准、扶持措施实施准、脱贫进度记录准、进退信息录入准,做到精准到人”,睢县扶贫工作的“六个准”精确锁定了贫困户。
“扶贫信息准确了,扶贫资金与项目的针对性就增强了,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刘学军说。
“五张图”精准开出“脱贫方”
每次去村里,刘学军都会随身带着地图。接任县农办主任不足两个月,他跑遍了全县犄角旮旯的99个贫困村,地图用坏了10多张。
地图只定位到村,而睢县每个贫困村里挂的“地图”却定位到户、到人:贫困对象分布图、致贫原因分析图、脱贫进度分解图、脱贫详细措施图、年度进出动态图。
在匡城乡尚庄村,记者按图示选择了63岁的轩家祥家。与“致贫原因分析图”一一相照,儿子去世、媳妇残疾、老伴生病……是典型的贫困户。今年政府扶持他搞养殖,买来的4只母羊已产下9只羊羔,“过年不发愁了。”轩家祥腼腆地说。
各村按照“五张图”挂图作战,哪户脱贫了、哪户没有脱贫、哪户增收了多少……一目了然。
“五张图”使产业项目扶贫更加精准。董店乡帝丘村党员韩孝卜把自家的脱水蔬菜厂纳入了脱贫帮扶计划,实施“到户增收”,发展贫困户套种蔬菜,签订合同,提供种子、技术,使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已帮扶126户群众脱贫。全县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纷纷与贫困户联合,使9000多名贫困群众有了自己的增收产业,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利用就业扶贫也发挥了更大效果。围绕制鞋、电子信息两项主导产业,睢县2015年已重点培训、安置贫困人口就近就业1260人,使他们很快实现了稳定脱贫。
“扶贫攻坚实行‘挂图作战’,能根据每一户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确保扶贫攻坚不留一户、不漏一人。”潮庄镇党委书记罗诗勇评价。
“两本账”精细把握“时、度、效”
“一户一业一人一册”,这是睢县的“记账脱贫法”。具体来说,睢县为每个贫困户建有“两本账”,脱贫帮扶措施账和脱贫增收进度账,实行“记账”脱贫。
脱贫帮扶措施账就是要求精准施策,一户一办法。贫困户缺技术就因需培训,缺产业就列出“菜单”介绍帮扶,需要就业岗位就解决就业,因病、因学、无劳动能力等每一户、每一种情况的解决措施在“脱贫帮扶措施账”上全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措施再好,不落实就等于空谈。脱贫增收进度账不仅是记录,更大的作用是精细把握扶贫的时、度、效。按照时间节点,记录产业到户项目实施情况,算一算产业增收账;记录帮扶责任人为贫困户解决了多少实际困难,算一算帮扶增收账;记录机关单位、社会团体给贫困户帮了多少忙,算一算济困助学增收账;记录村里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带动贫困户干了啥,算一算先富带贫困增收账……最后和群众一起每户算总账,看看是否能达到精准脱贫标准,逐户销号。
以创新的“652”工作机制为基础,睢县成立了扶贫攻坚指挥部,明确一名县级干部包一个贫困村,选派200多名优秀干部到99个贫困村,在扶贫攻坚第一线考察干部。构建起了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志愿者等“多位一体”全方位大扶贫格局,实现贫苦户帮扶零容忍、全覆盖、无盲点。
“我们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谁是贫困户,让群众说了算;扶贫攻坚,干部带头干;帮贫困户脱贫多措并举,真正让群众满意。”睢县县长吴海燕介绍。
截至11月底,睢县已累计完成16523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2.9%;前三季度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716.21元,同比增长10.6%,超全省增幅0.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