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则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支持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作用,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改革和改进群团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促进工会更好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共青团更好服务和联系青年、妇联更好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加强思想文化引领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明河南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河南故事,提升河南形象
●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网络建设管理,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入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打造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文艺精品
●推进中原智库建设,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品牌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增强根亲文化、古都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影响力,支持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叫响“老家河南”品牌,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扶贫资源精确配置,对贫困户精准扶持,对贫困人口精细管理
●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革命老区、“三山一滩”地区为重点,采取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途径,突出教育、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水利、电网等领域专项扶贫
●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做到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协调并重、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压实贫困县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对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③6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强化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培育以低碳、绿色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
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大气质量显著好转
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加强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加快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推进生态省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四区三带”区域生态网络及黄河明清故道生态走廊。加快国土绿化,协同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农田生态和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