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加入水东独立团抗击日寇侵略,跟随部队转战多地,曾任排长、连长。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又投入到解放战争中,为为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曾经只身一人深入匪窝,劝降匪首。退伍后他当过乡长、卫生院长,育有8个子女。多年枪林弹雨的洗礼让他身落残疾。回忆起死伤的战友依然忍不住泪湿衣襟。他,就是93岁的睢县籍抗战老兵马培钦。
导读:
“水东”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如果提起“水东独立团”,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水东”,因其地处新黄河以东而得名,包括陇海路以南的河南睢县、杞县、太康等地,是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联系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日寇侵占河南睢县后,王广文在县委领导下,在自家小院里组建了全县第一支抗日武装。这支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成了水东地区抗日的重要力量。水东主力部队东移后,留守在那里的王广文和部分战友孤悬敌后,受到日伪顽匪的四面夹击。但他们凭其大智大勇,一次次出奇制胜,直至抗战胜利。
20岁参军抗战
1943年,当时年仅20岁的马培钦加入水东独立团,投入抗战的大潮中。“当时没有多想啥,就是感觉日本鬼子太孬种,啥坏事都干,心里很恼,想教训一下他们,就参军了。”当记者问起他当初参军入伍的初衷,马培钦这样说到。“当时马玉堂任团长兼政委,王广文任副团长,领着我们打伏击、截军车,经常在各地转战,日子肯定很苦,遇到下雨天,一双脚都泡烂了,行军走路脚上磨的都是血泡。”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回忆起当年行军打仗的情景,老人依然记忆如新。马培钦跟随部队转战杞县、济南各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战斗。他曾经在一个月当中参加了大大小小28次战斗,足见当时战况之激烈。由于作战英勇,马培钦先后担任过排长、连长。
1945年3月,冀鲁豫军区指示,建立第十二军分区(即水东地区),水东独立团改为30团,王广文任团长,苗丕一为政委。为打通与新四军第五师的联系,冀鲁豫军区派老八团南下水东,与30团联合攻打睢县南部最后一个伪据点河堤岭,全歼守敌。于1945年,王广文30团又歼灭草寺庙伪军。王广文还率30团在兰考的马集歼灭伪十二专署的汤便升、薛汝梅支队,俘敌400余人。之后,又率30团攻打通许东部的欧阳岗,此战与余克勤的29团配合,歼灭伪和平救国军63军侯殿卿部500余人。此后,30团、29团联合,又先后攻克杞县、通许、太康等县城,直到日本鬼子投降。
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正在执行任务途中的马培钦与一股从前线溃逃下来的日伪军遭遇。当时年仅22岁的马培钦临危不乱,一人手持步枪与敌人周旋,经过马培钦耐心细致的劝说,这伙逃兵共48人最终全部缴械投降,由马培钦一人押解回所在部队关押。这件事情在马培钦当时所在的部队迅速传播,马培钦也受到了上级首长的嘉奖。“当时也没感觉害怕,就是想着不能让这伙人跑了在去祸害老百姓。”谈起这段往事,马培钦说的斩钉截铁。
只身一人深入匪窝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培钦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入到解放战争中,为全民族的独立解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和睢县搭界的宁陵匪患严重,严重威胁当地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派去筹备军粮的马培钦的战友们都先后遭到杀害。匪患不除,百姓就永无宁日。马培钦主动向上级请缨,孤身一人踏上了危险的路途。“等我到了地方,见到那个土匪头头,才发现他在没当土匪的时候我曾经救过他的命。” 马培钦说。他靠着自己的沉着冷静,对土匪头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加上马培钦对他有救命之恩,对方终于同意缴械投降,并且把打家劫舍得来的粮食全部送给解放军做了军粮。
曾经的峥嵘岁月已经远去,当年的年轻小伙也已经成了双眼昏花、褶皱满身,只能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人。由于多年经历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战争岁月,老人全身多处负伤,至今,尽管岁月沧桑,仍能清晰的看到子弹从脸颊射入嘴里贯穿的伤痕、残缺的舌头。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在加上身有残疾,口齿已经不太清楚,有时需要身旁的女儿转述才能明白老人表达的内容。但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他已然浑浊的双眼中依旧投射出一种摄人心魄的坚定。临行前和老人合影,镜头中马培钦笑的那样慈祥,轻轻抚摸老人的肩膀,松弛的皮肤却承载着信仰的厚重。发生在78年前的那场战争,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希望英勇不屈,血染沙场。而像马培钦这样的抗战老兵当年更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背负着国仇家恨奋勇杀敌,用他们一次次的奋不顾身的拼杀在隆隆枪炮声中扛起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采访结束后,本网记者与老英雄马培钦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