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学雷锋过时了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有此疑问。曾记否,我们自小被教育要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扶老奶奶过完马路,都要说上一句“我是红领巾”;曾记否,每年的3月5日前后,我们都会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擦玻璃扫地洗头发。曾记否,我们小学就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那个年代,物质不甚丰富,但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雷锋就是一个全民偶像和精神标杆。
掐指一算,“雷锋”已经学了53年。1963年,毛主席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每年的3月5日就被定为“学雷锋日”。
50年弹指一挥间。“雷锋精神”见证了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伴随着几代人的岁月转换——上世纪60年代,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席卷全国,“雷锋”成为美好的化身,雷锋精神也成了“真善美”的象征;70年代,在特定历史时期中,雷锋精神成了“爱憎分明”的化身,“对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80年代,邓小平重新诠释“雷锋精神”为“不但要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还要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钉子精神”;90年代,经济改革进入高潮,雷锋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91年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而走入21世纪,有人问:我们还用学雷锋么?有人说:学雷锋已经过时了!可细细想来,事实并非如此。雷锋精神之所以能穿越时代,就因它并不是一个僵化呆板的道德教条,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坐标。人们在对雷锋精神传承接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丰富完善。历经53年岁月的洗礼,雷锋精神已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一如不灭的火把,点亮人间。胡锦涛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习近平在2016年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53年弹指一挥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已经意气风发地走进了新时代。然而,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在享受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时,精神缺失道德滑坡也接踵而来。2岁女孩被碾压,18路人视而不见;害怕被讹诈,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担心被挪用,慈善捐款越来越少;因为压力大,高中男生哑铃弑母……我们越来越害怕孤独,却不愿给予更多信任。我们越来越渴望温暖,却习惯了冷漠相对。我们极度憎恶熟人社会的各种潜规则,却在面对问题时习惯性找个熟人,哪怕帮不上忙,也图个心安。我们非常抵触医生收红包,却在自家亲人住院时,偷偷塞出几个,也是为了图心安。为何?因为,我们没有安全感。于是,有人说雷锋已经走远。道德焦虑与精神危机中,我们不断发出对雷锋精神的呼唤。
雷锋的名字,将永远写在春天里;他的精神,将永远在空中飘扬;他的身影,将永远在你我身边。即便困惑着,但人们从未放弃过对“真善美”的追求,也从未忘记过自始不变的期盼:“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