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坚:转型从“转移”起步(2013·寻找新机遇②·聚焦产业转移)--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华坚:转型从“转移”起步(2013·寻找新机遇②·聚焦产业转移)

2013年01月14日05:47        手机看新闻

  ●产业转移,对东莞制鞋业“巨无霸”华坚集团来说,已经是过去时了。这家中国数一数二的女鞋生产集团拥有50条现代化制鞋生产线,年产2400万双中高档女鞋品牌,从转移开始,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之路。

  腾笼——

  产业转移走出第一步

  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华坚集团的这一步,走得比所有珠三角企业同行都早——2002年,老板张华荣就在老家赣州投资6亿元建立新的工厂。

  为什么能够先行一步?在东莞成长起来的华坚集团发现,当东莞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而上升,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遭遇人力资源瓶颈。华坚早早嗅出这种变化,果断在赣州建设了华坚国际鞋城。此举令集团在珠三角“用工荒”和国际金融海啸冲击之时,保持了强劲的生命力,获得发展空间。由于赣州当地生产成本比珠三角低10%以上,抵消了当年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带来的压力。

  现在,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已经是拥有员工1.1万,成型生产线24条,年产鞋800多万双的大型工厂。

  华坚的创始人张华荣是江西人。从一个卖鞋子的小商贩做起,他执掌的华坚集团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女鞋制造商之一,并在国际高档女鞋市场有着影响力。

  “利润低的大单交到赣州的厂去做,东莞则做附加值高、利润高的小单,并致力于研发、设计、贸易与品牌建设。”张华荣说起当年的思路,这样布局几年后,东莞和赣州两地的企业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能够率先一步走上产业转移、转型升级之路,张华荣说,因为企业在掘到第一桶金后,就开始寻求长远发展之路,时常自问:“未来3—5年的路怎么走?”

  踏出2002年产业转移第一步之后,华坚为自己设定了转型升级路径:第一步是将低附加值部分转移,高附加值即高科技部分紧抓不放,搭建“东莞设计,内地生产”的新布局;第二步从制造环节往产业链中高利润的研发、物流以及销售等环节延伸,通过掌控产业链实现持续成长。

  换“鸟”——

  不想转业就要加快转型

  产业转移让华坚规避了部分成本风险,但动作并不限于此。

  华坚在建设赣州华坚国际鞋城以后,整个集团对鞋材、鞋面等半成品、辅助料和鞋机等的需求量突然增大,生产受制于上下游产业。这促使华坚思考,整合企业资源,完善自身的产业链集群,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要发展成大型的集团企业,就必须在制鞋业的整个产业链上动手。

  再一次抢先!当别的企业满足于低端代工,赚取加工费时,华坚居安思危开始了产业链一体化的尝试。

  14家地处江西的鞋面厂,分属于东莞华宝鞋业有限公司和赣州华坚国际鞋城,构成华坚的生产部分。在鞋材加工和皮革产地设立分工细致的工厂,形成负责鞋材资源调配的综合事业部。同时开设赣州华坚科技职业学校,培训提升员工技能。

  产业链的整合在包装、运费、业务费、沟通等环节都节省了很多成本,每年能为企业直接节省4%—5%的开销。即使在整体产销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华坚的利润依然比同行高出2—3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突出了公司“脑部”在东莞坐地指挥的辐射能力,凸显总部经济雏形。东莞总部腾出空间和精力开始在研发、品牌等方面发力。

  2005年,华坚开始调整市场战略,逐步由单一的国际品牌代工向品牌代工与自主品牌经营相结合的方向拓展。

  但品牌之路走得不易。这一次,华坚并不算幸运。发现自己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品牌经验不足令企业赔了不少钱。企业马上调整思路。

  “产业转型升级不一定是要做品牌,转型是要由原来传统的经营管理,转型为现代化的生产高效的经营管理。”张华荣告诉记者,自主品牌是必经之路,但需要做足准备。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分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各种分工之间,转型升级并不是要转业。”

  升级——

  总部经济+研发设计

  创新驱动,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是核心。

  目前,华坚拥有8个技术力量雄厚的独立样品开发室,开发不同种类的型体6200余个;研发总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从事开发、技转的中高级工程师约260余人,来自意大利等国家的海外设计师150余人,平均开发工龄为8.2年。2010年被广东省科技厅列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东莞市128万元科技奖励基金。

  集团拿出每年营业额的3%做研发经费,技术研发精细到人的脚型,并与国外机构合作重新设定女鞋的“百码标准”,做起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强大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先进的工艺技术、优良的产品品质与服务,为华坚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档女鞋品牌中有30家是华坚忠实的客户并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

  正因为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将被动代工转化为主动向企业提供新技术,让下单企业来挑选华坚集团新研发的产品。 因此,当不少中小型鞋厂还在看客户脸色艰难生存时,华坚集团已经在理直气壮地选择客户。时至今日,集团发展成拥有46条生产线,年产2000万双,年出口创汇2.2亿美元的中国最大中高档女鞋出口制造企业。

  从制造环节往产业链中高利润的研发、物流以及销售等环节延伸,去年12月27日,华坚集团投资6亿元打造的世界鞋业总部基地首期封顶,华坚集团再度迈出跨越发展的重要一步。“制鞋业未来的趋势是在东莞接单、研发、销售,在内地加工生产。” 张华荣说,华坚带头打造世界鞋业总部基地,就是希望成为一个全国鞋业的升级平台,也是产业升级的平台。这个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集鞋业高端研发设计、贸易物流、品牌展示、订单及采购、品牌孵化、信息咨询为一体的鞋业公共服务平台,也被东莞称为加快鞋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华坚的转移升级道路,正是金融风暴和市场倒逼下,不少东莞企业提升创新驱动力,打造转型升级“硬功夫”的写照。“东莞在外人眼里就是一个加工车间,我认为,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是要从车间转为企业总部。”东莞市外经贸局局长黄冠球朴实的话语,诠释了东莞在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上,优化存量的方式和目的。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整个东莞的经济创新驱动力正在不断增强。2012年,东莞市合同吸收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居广东全省第三,外资企业合同增资增长67.8%。协议引进内资增长36%。利用内外资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这表明,国内外企业对东莞未来发展仍充满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