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

【文化睢县】“华夏”之名最早出现在睢州古域

时间:2017-03-13 16:34:15  来源:睢县网  作者:徐永峰 徐泽源

14_副本.jpg

摘 要

睢州,历史上称襄邑。这里不但是女娲的诞生地,也是黄帝的正妃西陵女嫘祖的故乡。所以,植桑、养蚕、缫丝、纺织的历史特别悠久。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襄邑的纺织水平已达到了顶峰。汉朝在这里曾设有服官;并有“罗绮朝歌·锦绣襄邑”之美誉。笔者根据《左传·定公十年》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说法。并且,结合与睢州相关的历史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我国历史上的“夏”朝都城 (今开封市陈留)之东,便是上古的“华胥国”的简称“华国”。我们的“华夏”民族便由此而来。

关键词 华夏 睢州 襄邑 华国 炎帝 黄帝 睢水 大夏 帝喾

引 文

在 《 左 传 · 定 公 十 年 》中 : 认为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左传》又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睢 州 , 曾 是 西 陵 氏 嫘 祖 的 故 乡 ; 所以,植桑、养蚕、缫丝、纺织的历史比较 悠久。据《汉书》$载:“天子、公侯、大夫冕冠皆有绶,彩色为组、旁垂黈(tou)纩。郊天地则冠之。衣裳五佩、备章采乘 ……陈留襄邑献之”(注:当时的襄邑曾归 附 于 陈 留 国 ) 。 再 据 《 后 汉 书 · 明 帝纪》载:“显宗初服冠衣裳以祀天地。衣裳以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五色彩。乘舆刺绣、公卿以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再据《辞源》注:“汉齐郡临淄产纨缎,陈留郡襄邑产锦缎,在两地设服官,掌管宫廷服用的供应。”因此,在汉代大词赋家杨雄《五都 赋》中曾有誉称:“罗绮朝歌,锦绣襄邑”。东汉许慎在《说文》⑦ 中释:“锦、说是襄邑织文也”。西晋时大文学家、词赋家左思在《魏都赋》⑧里也曾称赞:“锦绣襄邑……”。综上所述,不但说明了古睢州的纺织业历史悠久;而且,在当时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所以,古睢州当之无愧的应是“有服章之美”的“华国” 故地。

一、“华夏”一词出现在华、夏联盟之后

在上古华胥氏时代延绵的两千年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两种社会形态。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了炎、黄二帝”。有史载:“少典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常羊,生炎帝。树建 木 空 桑 之 地 。 关 于 “ 华 阳 ” 地 望 , 在 《战国策》  中,曾有“秦败魏于华”。说明“华阳”即在当时“华国”的前方地域。并且,今位于杞县境内的空桑城旧址可以佐证。当时,炎帝即出生在空桑城的范围之内。但是,也有历史专家认为:少典是氏族部落的名称,并非具体的人名。若以此判断,那么: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都是由少典部落分化而产生的。

据 清 · 光 绪 二 十 二 年 版 《 柘 城 县 志 》 ,载 : “ 有 巢 氏 没 数 阅 世 而 朱 襄 氏立 , 群 阴 閟 遏 , 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疝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 生 。 令 曰 ‘ 来 阴 ’ , 都 于 朱 , 故 号 曰  ‘朱襄氏’,传三世没。”朱襄氏何许人也?根据《帝王世纪》 -载:三皇之一的 “伏羲氏之后:为女娲氏、大庭氏、柏黄 氏、中央氏、粟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庐氏、祝 融 氏 、 混 沌 氏 、 昊 英 氏 、 有 巢 氏 、 葛 天 氏 、 阴 康 氏 、 朱 襄 氏 、 无怀氏、凡十六氏,皆袭伏羲氏之号。是朱襄氏、乃伏羲氏之后也。”而《辞源》引《吕氏春秋》 注释云:“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也。”于是,又有“朱襄氏 ” 是 “ 炎 帝 神 农 氏 ” 之 别 号 的 说 法 。然而、按《帝王世纪》 0排序;炎帝神农氏当在以上所列十六帝之后。故而,到底 朱襄氏是不是炎帝神农氏别号尚有争议。 但不论如何,朱襄氏定居于朱(“柘城”故称),归葬于朱;却是无可争议的。其主要原因是:在今日之柘城县故城内,至今还保留有朱襄氏陵和朱襄王庙。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今柘城县虽为睢县南部近邻、但在历史上曾多归附于睢州管辖,同样也曾都归附于陈留。

二、上古“华国”原是炎帝的统治范围

目前,在睢县城西北12.8公里处,仍 延续着一个名字叫“榆厢”的村庄。原曾为榆厢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后来,合并划 归为西陵寺镇人民政府管辖。据1998年7 月由睢县地名委员会编著的《河南省睢县地名志》 1载:“榆厢,古有土岗、因两 旁多榆树、故名榆厢岗”。但是,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此说有误。因为,单从“厢”字来讲,其详细字义为:“…… 室有东西厢曰庙”《尔雅·释官》2。孙注 : “ 厢 , 夹 室 前 堂 ” 。 李 注 : “ 厢 、谓宗庙殿有东西小堂也”。况且、他又与“榆”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它让笔者联想起了上古时期的第八世炎帝“榆罔”;因为。“榆罔”的长子叫方雷;他曾在西陵氏(今睢县西陵寺镇政府所在地)部落生下了一个女儿,被后人称之为西陵女,幼名为王凤;成年之后叫“嫘祖”。年幼的 嫘 祖 非 常 聪 明 , 常 随 祖 父 榆 罔 在 当 时的“华国”“广桑之野”区域内游玩。其间,嫘祖特别注意到了桑蚕吐丝的过程;于是,他便开始人工养蚕,并且逐步掌握了缫丝、纺织技术(《路史》3记载:空桑为“高阳氏所尝居,皇甫谧所谓‘广桑之野’者”)。后来,轩辕黄帝姬芒做梦都想侵吞“华国”。于是,他首先采取了与炎帝部落通婚示好的办法,娶了嫘祖;从此、嫘祖就成了黄帝的正(元)妃。

笔者认为 : “ 广桑之野 ” 即指今开封以东的睢( 县 ),杞( 县  ,太康( 县 ) , 淮 阳 ( 县 ) 等 范 围 内 。 再 者 ,在 上 古 时 期 曾 有 “ 天 子 居 中 ” 和 “ 从 先王居”礼念的限制;所以,今睢县境内的榆 厢 , 当 属 于 上 古 时 期 第 八 世 炎 帝 榆 罔的宗庙所在地。因为,在《开辟演义》中曾曰:“时有炎帝后裔榆罔即位,迁都 空 桑 ( 今 开 封 市 杞 县 , 当 时 为 陈 留 之 属地)。”另外,笔者在清末丁福保编著的《历代古钱币图说》 钱文中、也发现有关于“榆郷”地名的记载。并且,在历史上也曾以“榆乡”为钱文发行过钱币;有大小二种,小者文曰榆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背境或人文地理方面都与这里的地名“榆厢冈”底蕴相吻合。况且,在今豫东一带,凡能称“冈”的地方,几乎都有可能属于古代的文化遗址。

三、黄帝的早期部落在今开封 (杞县以西)

据《史记·五帝本纪》 6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居于 轩辕之丘。”按《国语》7记载:“少典氏娶有蟜氏之女,其名附宝。生下黄帝和炎帝;因黄帝在姬水边长战,故而姓姬。” 而《史记集解》8说他号有熊;《史记索隐》9就进行了比附;说“黄帝本是有熊国 之 子 , 故 号 有 熊 , 轩 辕 是 他 的 名 号 ,因 居 轩 辕 之 丘 遂 以 为 名 , 又 以 为 号 ” 。又根据《左传》:记载:说他“亦号帝鸿氏”。《史记正义》解释说:“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及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也曰帝轩氏。”还有传说:“黄帝的父亲是有熊氏,娶的是有巢氏之女。” 再者、分析“轩、辕两字都与车子有关: “横木为轩,直木为辕;说明轩辕黄帝最早发明了战车,故号曰轩辕氏。”至于黄帝 之 所 以 称 黄 帝 , 传 说 : 他 有 “ 大 德 之瑞,土黄色,故称黄帝。” 关于黄帝的出生地,汉代易学家著作《河图稽命征》 认为:“附宝(黄帝母亲)见大光绕北斗枢星,照耀郊野,感而黄帝于青丘。”由此、青丘便成了黄帝文化的又一重要地理标志。无独有偶;笔者在明·嘉靖《睢州志》 <中的州境图中、发现其上标绘有:“德冈、黄冈、荆冈、中冈、后台冈、犁冈、安陵冈、冀冈、长冈、恒山等。其中环抱着一座承匡城。按其志中的“山川”载:境内也有“青冈” 之名存在;其址在“恒山”西部。今观其大 致 地 理 位 置 , 当 属 河 南 省 人 民 政 府 于1980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周龙岗龙山文化遗址”范围上。况且、在它的西部即是今杞县“鹿台冈古文化遗址”保护区。

关于“冈”字;在网络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冈、本义:山脊、山岭。俗亦误作岗。“山冈”“冈子”。凡指低矮而坡度小的山丘。”据此、“冈”与“丘”有共同之处。按今日考古学的观点,今在中原地区所能发现的“丘、陵、冈、台”等 地 名 , 其 地 下 都 有 丰 富 的 文 化 内 涵 存在。再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环纪》=、《祥符县志》等古籍记载:“浚仪(今开封)青丘,亦曰玄池。女公式简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玄池”在哪里?笔者认为、既然 睢 州 在 古 代 历 史 上 多 归 附 于 大 梁 、 陈留;况且《睢州志》所载的“青冈”又居于 今 开 封 市 杞 县 接 壤 处 。 这 里 又 是 古 鸿水的下游,睢水的发源地。所以、笔者认为:上述《祥符县志》中所言的“青丘之水”即是流入古睢州境内的“睢水”。

又据宋代学者罗泌《路史》认为:轩辕氏、作(兴)于空桑>之北。这更说明黄帝的初兴地当是在宽阔的“广桑之野”西部。2014年4月,笔者征得杞县文物馆的同意、亲自拓印了该馆珍宝:由宋真宗亲自撰文的御制“空桑碑”。它不但说明这里 既是上古的“广桑之野”;同样也证明:这里才是真正的上古商相伊尹的诞生地。所以,后来才会有南宋无名氏在《轩辕黄帝传》?中所载的:“帝娶西陵氏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儿子玄嚣、昌意。初喜天下之戴已也”。况且、至今在睢县的西部与杞县接壤处,仍延续有姬楼、姬房里等地名。而且、在今睢县城南还有“轩老家”地名存在。目前,在睢县与开封市杞县的接壤处、还分部有很多姬姓;在睢县城南仍有不少轩辕氏族在延续。这更加说明睢(县)杞(县)正是上古炎、黄二帝的初兴之地。

四、炎、黄二帝战于古“睢水”流域

     “炎、黄二帝作为中华人文的始祖,他们那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激烈冲突与竞争,人类由蒙味开始走向文明的时代。这个时期,由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剩余的物质愈来愈多。这样就刺激了部落首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肆地敛财,他们将部落 物 质 化 公 有 为 私 、 占 为 个 人 所 有 。 结果、使部落中的贫富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与部落团之间的战争久久难以平息。”@ 当 时 , 统 治 “ 华 国 ” 的 第 八 世 炎 帝榆 罔 欲 侵 凌 诸 侯 。 结 果 , 有 部 分 诸 侯 便投 靠 了 当 时 位 于 “ 华 国 ” 西 部 的 轩 辕 黄帝 部 落 。 而 此 时 已 发 展 壮 大 起 来 的 黄 帝部落、就连做梦都想侵食吞并“华国”。于是、他们才首先采取了与炎帝部落通婚的计俩来麻痹炎帝。其实、正在“整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为侵略“华国”而做准备。最终、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笔者认为:“阪泉”即古“汳水”。后人因避“反”字、而又改为“汴”字。当时应为古“鸿水”的另一支流、后来又称之为“通济渠”。曾流经古睢水北。)结果、黄帝三战得其志。其间、有一个诸侯王的名字叫蚩尤。他是早期融入炎帝部落“华国”之内的东夷民族。他看到炎帝大势已去,蚩尤却不服黄帝的统治。于是,黄帝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当时的“涿鹿之野”应 该也在今开封以东的区域。因为:考古资料已显示,这一带曾出土了大量的鹿角化石。它已证明在当时这里曾盛产美味可口的佳肴麋鹿。况且、在上古时期逐鹿是当时帝王猎物的首选之一。因此、我们在今睢县与杞县的交界处、才能发现有一处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鹿台冈文化遗址”。也许“天王狩猎”“逐鹿中原”这些历史词 汇 都 源 于 这 个 古 老 “ 华 国 ” 的 范 围 之内 。 ) 结 果 、 蚩 尤 被 擒 杀 。 后 来 、 “ 华 国”再有诸侯不从者、黄帝皆率而征之。最后、炎帝只好选择投降。从此,炎、黄两个部落形成了一个新的联盟。

五、黄帝最早统治的地域称“大夏”

当 时 , 榆 罔 虽 败 ; 但 是 , 他 承 袭 的“华国”其实就是祖父母(伏羲、女娲)原来所居的“华国”之域。而黄帝早期所居“华国”西部的地域,则是伏羲、女娲 当时分封给少典的地域。后来,少典将位于东部的“华”部落分封给了炎帝;将自己当时建都的大夏(今杞县高阳)地域传给了黄帝。由于在此之前所有部落都是以伏羲和女娲开辟的“华国”为中心;所以 当时的“华国”又称“中国”“中华”。

那 么 , 华 夏 二 字 又 是 怎 样 来 的 呢 ? 有人从《左传》 A定公十年孔子:“裔不 谋 夏 , 夷 不 乱 华 ” 的 话 里 , 认 为 “ 夏 ” 常 与 “ 蛮 夷 ” 和 “ 裔 ” 相 对 ; “ 华 ” 与“夷”相对。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里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以华为 国名,夏从夏水(即汉水)而得名、华从 华 山 而 产 生 ” 。 笔 者 通 过 研 究 后 认 为 :“上古时期的汉水是指人祖伏羲所创“先天八卦”中的“天汉之水”。“天汉”的实质,是天帝居住的天宫、天国之水,也 称为“天水”。当时、伏羲按照天宫中的江、河、淮、汉“四渎”星座,在今开封以东的地域里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几条重要河流,分别也将其命名为“四渎”。即“江、河、淮、济。并且、以“济”等于 “汉”。可 见 , 古 济 水 即 是 当 时 太 极 河 雒洛)文化中的“汉水。但是,它并不是西周时期淹死周昭王的“汉水”。更不是现在长江北部的“汉水”。笔者所指的汉水,是发源于太昊伏羲氏最初承袭其母古“华胥国”范围内的一条重要河流。当时,由于伏羲初兴于陈留之域,并且在所居之地高阳建有“阳城”。内有大屋、大殿,称厦。当时,由于“厦”与“夏”相通;所以,被时人称为“大夏”。古人认为:“以南为生,以北为死;以南为阳;以北为阴;以南为前,以北为后。”所以,伏羲将陈留以南的地域称为阳城(今杞县高阳)或阳夏(今太康县)。并且,将流经此地的“汉水”也称之为“夏水”。                      

由于女娲诞生在承匡(今睢县匡城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并且貌美如花;待她长 大后,其母华胥氏便将自己所统治的中心地域,分封给了女娲。从此,女娲氏所拥有的部落就被时人称为“华国C”。当伏羲与女娲成婚后;上述的两个部落就自然又形成了“华、夏”一统的民族大家庭。

所以,后来炎、黄二兄弟组成“华、夏”联盟后,只不过是对上述“华、夏”之名的再延续。

 六、早期“华夏”的疆域有多大

据《汉书·地理志·上》 D云:“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帝行天下、方制万里、划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 《 易 》 称 : “ 先 王 建 万 国 、 系 诸 侯 ;《 书 》 云 ‘ 协 和 万 国 ’ , 此 之 谓 也 。 尧 遭 洪 水 , 怀 山 襄 陵 , 天 下 分 绝 , 为 十 二 州,使禹治之。水平既平、更制九州、列五 服 、 任 土 作 贡 ” 。 “ 这 里 说 的 黄 帝 建万国,似不是确数,是众多的代词或形容词。加之远古时国之概念不清,恐系众多 原始部落或氏族部落之意。再严格地讲、原始古国不过是国家下面的行政单位。众小国只是个聚落村庄,大国才有城邑。”所 以 , 由 于 历 史 的 原 因 、 行 政 区 域 的 变 化 、 文 字 发 展 的 缺 失 、 史 籍 传 承 的 散 佚等、谁也难究其详。然而、在明嘉靖《睢州志·地理》中,有“在州东北二十里、传为帝喾之墓”帝喾,传说他是黄帝的曾孙。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非常聪颖、机敏;自己能说出他的名字叫“俊”。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有功。被封为诸侯。因为,他当时的封地在高辛(笔者根据地域、地名比对后认为:当在今日之睢县辛屯村),年三十以木德代高阳氏为天子,故乡号帝喾高辛氏。后徒都于高辛;死后“从先王居”葬于帝丘。据传说:帝喾有四个妻子。其中一位是燧人氏的女儿、名字叫简狄。有一次、简狄等三位女子在睢水河边洗澡。突然,有一对燕子飞到她的上空,并且下了一个蛋。因为简狄听父亲讲过:“燕子,又名玄鸟、是炎黄部落世奉的神鸟,谁能吃了玄鸟蛋,谁就能生下有作为的儿子”。于是 , 简 狄 就 抢 着 将 鸟 蛋 吞 吃 了 下 去 。 结果,简狄果然生下了两个白胖儿子,帝喾二        高兴极了。就给他们分别取了名字。一个叫“阏伯”;一个叫“实沈”。

但是,帝喾万万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俩个儿子长大以后竟然像仇人一样,只要一见面就会打起来。帝喾为此很伤心。只好想办法将他们分开。于是,他命实沈迁到大夏(今开封市杞县境内的高阳;又称阳城)。居于犷林,负责观察“参星”。又 命 令 阏 伯 迁 于 商 丘 、 主 辰 ( 指 东 方 )……”。从此,他们兄弟俩管理的两个星座总是东升西落;二人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难怪后来杜甫有这样一句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因此、后来的睢州人就把兄弟不和称为“伤和气(商和契)”。综上所述;我们从中就不难判断当时帝喾高辛氏所居之处并不在今商丘。而是居位于今商丘与高阳(今杞县高阳)之间的古睢州范围内。再者,由于今杞县以西在上古时期就称“夏”。而今杞县以东至 商丘的这片区域,则是古代的“华国”。由此,笔者认为:上述两地联合起来即是上古“华、夏”当时所拥有的疆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