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宜方:子承父志 行善不止
本报记者 崔 坤 实习生 李 伟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在睢县,已经离世的老教师张原恒穷其一生热心行善的事迹,在不断地被人传唱,如今,他的儿子张宜方继承了他的遗愿,让爱心火炬继续传递着。

  10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睢县城郊乡张弓台村张原恒老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这里门庭陈旧,院落清幽,屋子里的墙上挂满了锦旗,各种荣誉证书和感谢信堆积如山。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张宜方,采访中他话不多,却句句充满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与敬仰。

  张宜方说,父亲张原恒生前是一位教师,一生爱生如子,乐善好施,淡泊名利,1988年离休后,为了改善村里的生活条件,多次慷慨解囊,将省吃俭用的6000元和大儿子的4万元钱捐给了马头学校,还带头捐了1000元帮助张公台村修路。2011年,因车祸不幸离世后,立下遗嘱把生前全部积蓄捐献给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曾获“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

  “我们的家风特别的严格,小时候父亲就教育我们要多做善事,正是父亲这种行善的美德,鼓舞着我们兄妹8人继续走他的老路,让爱心继续传递。”提起父亲的善举,张宜方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在父亲的熏陶下,张宜方经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助人为乐,在关心帮助家乡人民致富,改变面貌的同时,做出了诸多善举:2010年他看到城郊乡的8个贫困生,因没有生活费,不能继续念高中时,非常揪心,当即拿出5000元资助他们;2011年3月份,他拿出1万元资助了县三高的20名贫困生,并承诺将长期资助他们;同年8月份,他带着1000元现金和部分生活用品,送到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谢楠楠家中,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不间断地给她寄去生活费;2011年“六一”前夕,他又拿出2000元为城郊乡金庄小学配备了体育室;2012年5月4日,他拿出1000多元资助了周堂镇陶营村2岁的儿童楚子楠。

  前不久,张宜方组织了几个爱心人士,给去年在浙江因英勇救人而不幸溺水身亡的李新立家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截至目前,张宜方和其他7位兄妹共资助贫困生10多万元。由于他乐善好施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张宜方曾荣获“第三届睢县十杰出青年”、“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优秀个人”等称号,2012年获得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

  这一件件一桩桩,数也数不完,说也说不尽。提起这些善举,张宜方却谦虚地说:“我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社会上这种做善事的人有很多,我只是做了自己的一点努力,这都是父亲教育的结果。”

  社会不能没有这种高尚道德之美,人与人之间需要这种大爱传承。父亲给他指明了一个方向,张宜方正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传承着父亲行善的美德,以一个普通人的责任诠释着人间大爱。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