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县妇联在上级妇联的统一安排下,在广大家庭中开展了“最美家庭”活动。活动旨在倡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树立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饺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理念,号召广大家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谈良好文明家风、嗮家庭幸福照片、讲家庭和谐故事,充分发挥女性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升家庭文明水平,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在民风淳朴、风光秀美的睢州大地上有这样一些家庭,他们崇尚文明,尊老爱幼、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相互扶助、不离不弃,演绎着人间真情,他们点滴的家庭生活故事,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同样他们的故事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传诵,从而朱冬梅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标兵户、商丘市“最美家庭”标兵户;李平家庭荣获了河南省“最美家庭” 提名奖暨五好文明家庭、商丘市“最美家庭”;付新忠等6户家庭荣获了商丘市“最美家庭”提名奖暨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他们无愧于脚下这片热土;无愧于身边的父老乡亲;无愧于美好的人生追求,不愧是睢县凤湖好儿女。下面让我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幸福故事吧!
--——题记
故事之一:追梦之家―――朱冬梅“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有这样一个家庭,这就是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标兵户、商丘市“最美家庭”标兵户的夏令东、朱冬梅家庭。
“月儿弯弯照新房,十家新房九家荒。新郎打工去城市,留下新娘守空床。新娘新娘在家忙,家里家外挑大梁。”传遍大江南北的新民谣《新娘歌》的创作者朱冬梅,她有一个幸福而简单的家庭,夫妻俩都是普通农民,丈夫外出打工,妻子留守在家种田,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但他们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先后被全国数百家媒体报道,代表了新一代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农民家庭新面貌,树立了商丘农民的新形象。习近平主席有关中国梦的阐述,是这样说的: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实现梦想。他们更不甘平凡,勤奋努力,执着梦想,他们追梦追出了一段传奇故事,追出了出彩的人生!
追求“安居梦”,新娘子成了留守农妇。
朱冬梅出生于1973年,爱人出生1972年,他们是河南睢县匡城乡农民。在高中读书时,两人经常一起畅谈理想和文学,慢慢的就产生的感情。1994年的腊月,朱冬梅婆家的四间破瓦房贴上大红喜字,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把方圆十里最漂亮的新娘子娶到了家。
恋爱时,朱冬梅曾无数次梦想着,能和心爱的人共度“昼耕夜读”“共读《西厢》”的甜蜜生活,就象书上写的、戏里唱的那样。可是,现实总是很残酷,,结婚才两个月,她的美好梦想就破灭了。当时农村除了种地没什么挣钱的门路,种地的微薄收入只够吃穿用度。丈夫想让她过上好日子,家里条件又不允许他们在家创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打工挣钱。朱冬梅曾恳求丈夫把她也带上,丈夫拥着妻子说:“我何尝不想带上你呢?可到了外地没有固定的工作和住所,我不能让你跟着我受苦。等挣了钱我就回来,我们一起在家创业,哪儿都不去了。”
丈夫和公公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十多亩田地,就靠朱冬梅和她多病的婆婆一起耕种。奶奶年事已高也需要照顾,她忙里忙外,成了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也为了夫妻早一天团聚,她养了两头猪,又种了好几亩的棉花。棉花是经济作物,比起玉米收入相对多一点,但种棉花是又吃力又费工的活。白天,她在田里忙碌,用繁重的劳动来冲淡对丈夫的思念。晚上,她一个人躺在宽大的床上,思念丈夫难以入眠,只能把自己的心事全都倾泄到日记本上。平时农闲的时候,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有了钱就去商场买衣服,朱冬梅只在家看书,很少出门,有了钱只去书店。奶奶和婆婆都不理解,说不上学了还买书干啥?她们当然不会懂冬梅的想法。在这个倔强的农家女子心里,梦想从未远离。
时光如水,转眼丈夫已外出打工十年,沉重的生活压力,繁重的劳动使得朱冬梅红颜渐老。十来年中,朱冬梅挽起头发,卷起裤管,“下田学开农用车,回家又养猪和羊”,照应孩子,侍候老人,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百练成钢,从一个娇滴滴的文艺青年,终于成长为一个能打能跳的健硕农妇。她和村里其他的妇女一样,脸色泛着健康的黑红色,手脚麻利,走路呼咚咚响,一顿能吃两大碗饭,尽管如此,有一样东西朱冬梅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那就是读书、写字。她把这些年对生活的思考,写了满满26本日记。
为了“团聚梦”,她熬红了双眼。
朱冬梅一边在田里辛勤劳作,一边思考着未来。村里的男人十之八九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家。由于朱冬梅有文化,遇事有主见,邻里关系又处得好,村里谁家有事总爱找朱冬梅商量。久而久之,朱冬梅已经成了村里妇女们的主心骨。朱冬梅想,如果在农闲的时候干点零活,多挣点钱,好日子不是就来得快一点?说不定男人们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朱冬梅开始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找零活干。她们接的第一单生意是加工灯泡,第二单生意是串珠帘,这两种活计很费功夫,还常常断货。她们熬夜熬得两眼通红,却没挣到什么钱。后来她们又找了第三种活计,就是加工衣服,一月下来能挣七八百元。但是,这种活计只有在冬天才有,也干不了几个月。朱冬梅想:大城市里建设得红红火火,要是农村也能多建些工厂,她们这些留守妇女就可以就近上班了,男人们也可以在家乡也能找到工作。那么农民们的“团聚梦”不就可以实现了吗?从这一年起,朱冬梅的日记内容,开始从单纯的感情倾诉,转变成更多对生活的思考。
朱冬梅在家乡为了梦想而努力,夏令东也在追梦的道路拼搏。2006年,丈夫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状元360》厨艺比赛,获得了第二名。这件事在家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睢县机关事务局的领导从电视上看到了夏令东的节目,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家乡工作。这几年,睢县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了不少大型企业,农民工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挣钱了。 2007年夏令东回到了县城工作。朱冬梅也在村办企业九隆面粉厂上班,这样夫妻终于实现的“团聚梦”。
重拾“文学梦”,夫妻俩网上创作。
有了稳定的工作,丈夫又想起了当初的梦想,他买了台二手电脑,开始在网络上写作。他知道妻子心中也有个未泯的作家梦,2008年1月,为了给朱冬梅一个惊喜,他把妻子的26本日记选摘一些片断,以《挂在月牙上的梦》为标题,参加了新浪网举办的“2008我记录”博客大赛。没想到文章发上去以后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响,文章后面每天都有几百条评论,他们都被朱冬梅的留守日记深深打动了。更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从9万多名参赛者当中脱颖而出,夺得了新浪博文大赛金奖! 2009年,人民网举办“我和我的祖国”网上征文活动,朱冬梅和丈夫相约一起参赛,最终,朱冬梅的散文《母亲的灯》荣获金奖,夏令东的散文《童年的架子车》获得银奖。2010年,朱冬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写下了一首《新娘歌》获得了一等奖。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竟连续三年在全国性的网络征文大赛中获奖,这引起了嗅觉灵敏的记者们注意。睢县宣传部的杨建良最先找到了朱冬梅,在《大河报》上报道了她的故事。文章发表后在网络上被迅速转载,朱冬梅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前来采访她的记者络绎不绝。
2011年2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小撒探会》栏目组也来到睢县,撒贝宁面对面采访了朱冬梅。撒贝宁在朱冬梅家呆了一天,不但帮她给小麦浇水,还帮着她洗衣、做饭,并吃了朱冬梅亲手做馒头。体验了一天的农妇生活,撒贝宁感慨地说,从朱冬梅身上,他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农村留守妇女的坚韧和勤劳,也体察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酸甜苦辣……
早在朱冬梅写博客以前,她就因孝敬老人、义务辅导留守儿童,被睢县宣传部评为“好媳妇”的典型。朱冬梅写文章获奖的故事在家乡传开以后,社会各界给予了朱冬梅更多的关注,她陆续获得了县市级的 “十大杰出青年”、“道德模范”、“五一劳模”等荣誉,她的家庭还获得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2013年1月,朱冬梅当选为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培养出有梦想的下一代。
朱冬梅和丈夫经常给孩子讲,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要用勤劳为梦想奋斗。他们的儿子夏云冲喜欢大自然,在学校爱帮助别人,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他的梦想是当一个水资源方面的专家,做大自然的卫士。今年16岁的他已经利用假期骑行了上千公里,并用照相机记录行走的足迹,为自己的梦想积蓄能量。女儿夏含笑是个心底特别善良的小姑娘。别的小孩子养狗养猫总是选漂亮健壮的,而她总是收养那些没人要流浪狗流浪猫,几年来,她先后共计收养了十一只流浪狗和流浪猫。她学习优异,亲戚们让她树立考上清华北大的梦想,她却说,她长大了要去动物保护协会。她写的一篇文章《我听懂了动物的语言》被老师当成的范文。
朱冬梅和丈夫只是河南亿万农民家庭的一个缩影,尽管他们的学历不高,也没有创造什么伟业,但他们却凭着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成为农民家庭中的佼佼者,并培养出有梦想的下一代,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最美家庭”的典型,树立了睢县农民的新形象!
故事之二:不幸的家庭在绝望中演绎着幸福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中,夫妻两不离不弃,相互扶助,在艰苦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无私亲情和幸福人生!
我叫李平,是蓼堤镇的一名小学教师,有个五岁的女儿,丈夫六年前出了车祸,徘徊在死神边缘,持续高烧40度以上,最后“高位截瘫”。 我们是个很不幸的家庭,不幸的是一场残酷的车祸夺去了我丈夫的一切,使丈夫成了高位截瘫;我很幸运,幸运的是我还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还有丈夫和一个可爱懂事女儿的陪伴。
六年前,刚刚新婚不久的我们沉醉于甜蜜的幸福之中,可2008年3月29日的一场车祸改变了我丈夫的生命轨迹。当他睁开双眼时,看到的是洁白如雪的墙壁,看到的是惊慌未定的父亲,看到的是心急如焚怀有身孕的妻子,与此同时他感觉到自己头部以下的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想动也动不了,此时此刻,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我却劝慰丈夫说:“会好的,一定会好的!”而后的近两个月,丈夫持续高烧40度以上神志不清。我和父亲24小时轮流照顾他,输液,喂饭,翻身,擦洗,这一切琐碎而又繁重的事压在了我瘦弱的肩膀上,我从没有任何怨言,一个正常的女人都难以忍受,更何况怀有身孕拖着笨重身子的人呢?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在一天丈夫稍微有点清醒时,听到父亲在门外与大夫说话,丈夫可能要高位瘫痪,我求大夫救救他,他还年轻不能瘫痪呀。我在背地里哭了好几天,但为着肚里的孩子却强颜欢笑说没什么。其实我也明白他的病情,但只是没想到如此严重。“高位截瘫”四个冰冷的字如同匕首刺进我的心脏,我在心里暗暗决定:不管丈夫今后怎么样,我都不能离他而去,毕竟是一场夫妻百日恩,况且,我们已经有了爱的结晶,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于是,我咬咬牙,决定向命运抗衡,支撑起这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也为了所有帮助过我的组织和爱心人士。
因为是中枢神经压迫而高烧,医生无法开具药方,只有靠物理降温,两小时换一下冰块,紧接着我多方筹钱又为丈夫转院做了二次手术,巨额的医疗费此时家中已无力承受,举债无门,我们不得不回家休养。其间我专门买来书本学会了按摩。随着女儿的出生,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一定要使丈夫病情得到控制,让女儿有一个父亲,有一个完整的家。看着女儿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我心里充满了甜蜜,丈夫病情渐渐好转了些。女儿两岁时,我在电视上看到高位截瘫病人站起来的奇迹,我和丈夫兴奋地一宿没睡,相信老天也会垂爱我们,一年多的漫长挂号,让我们既着急又欣慰,终于入院电话打来了。我们四处筹借凑了6万元钱,带上2岁的女儿,装载着最后的希望,我们踏上了去北京的求医路,6万块钱!20天!出院!!住院期间每天靠啃馒头填饱肚子,女儿也格外懂事,从来不说吃什么,要什么。医生说半年恢复期,在家静养了半年,病情无任何好转。此时家中早已债台高筑,几年来我从未添过一件新衣,女儿的衣服大都是亲戚送的,为了能使丈夫站起来,为了可爱的女儿有一个正常的父亲,我给丈夫治病的心愿更加坚定了!
我担心丈夫常年躺着日子难挨,拒绝治疗,就想办法买一台电脑,我瞒着他把家里的粮食卖了,用一年的收入托朋友组装一台电脑,这是我们家出事以来添置的一件最贵重的东西了。这是帮助丈夫走遍大千世界的双脚,只要他快乐配合治疗就好!丈夫又重新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性格慢慢地开朗起来了,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由于他的手指不灵活,我上班走后用绳子把他的手和筷子连在一起敲击键盘,与外界沟通的多了,对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们便开起了淘宝化妆品网店,取名为“美丽惊现”,每挣来一分钱我们都很兴奋,比起六年前,现在已犹如天堂了。如今女儿5岁多了,较之同龄人女儿显得格外懂事,2岁就学会了穿衣刷牙,3~4岁就能简单照顾我了,如今能帮我做些家务了,听到女儿甜甜的叫爸爸,看到女儿快乐的成长,我觉得我很幸福。我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你,我可以生活的很好,但是我愿意跟你在一起,就是情愿为你做很多事,情愿放下一切为你,情愿妥协,情愿再风雨兼程也要共度一生。”我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即使不会是今天,但总有一天会的!很多人都劝我走,我说:“我不能走,我走了,他就活不成了,这个家就散了,孩子也会受影响,再苦再累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换做其他女人也会这样做的!”
故事之三:付新忠同志“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
付新忠,男,汉族,现年44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家住睢县城关镇水口路105号,现任睢县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所副所长。
付新忠同志的家庭是一个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全家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得到了交通运输系统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赞誉。
努力工作,做爱岗敬业的模范。
付新忠1987年12月入伍,1992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睢县城关交管站站长、运管所办公室主任、副所长。多年来,该同志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以律己、乐于奉献。在任睢县城关交管站站长期间,他带领交管站全体同志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工作,以收好费、服好务为追求目标,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做到了让领导放心、让车主满意。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市运管处的表彰和奖励。其本人也多次被县交通局评为“优秀共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多项殊荣。
家庭和睦,夫妻互帮互学。
付新忠做为基层管理者,事情多,任务重,家庭管理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妻子何玉娥一个人的肩上。但她从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承担着瞻养老人和教育儿子的双重责任。平时两口子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他们结婚20年来,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笑声不断,得到街坊邻里的羡慕和赞扬。
“学会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进行换位思考,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这是妻子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在他们结婚的20年中,婆媳、夫妇之间,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来,婆媳之间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作为儿媳的何玉娥同志,能够用她那颗热爱家庭、关爱家人,希望老人安康、儿子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诚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使这个家庭成为人们羡慕的和谐家庭。因丈夫平时工作较忙,妻子何玉娥在家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她在家做饭总是计算着时间,争取在孩子回家后马上吃上很香的饭菜,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他们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生活有滋有乐。她带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家庭的本能,把这个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年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宽容善良之心,建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做为媳妇、妻子、母亲的何玉娥,在20年的家庭生活中,以她那直爽的性格和爱家的责任心,尊老爱幼,真诚相待,维护着家庭的幸福美满。
言传身教,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
在家庭中,何玉娥是有名的孝顺儿媳,勤俭持家的爱妻和成功的母亲。这个家庭是让人羡慕的家庭——公公婆婆安享幸福、夫妻恩爱和谐、儿子成绩优秀。由于丈夫工作忙,妻子承担起了家庭管理的大部分事务。她不仅注重儿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儿子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关心儿子沿着正道走,勉励儿子勤奋刻苦学习,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儿子的成长状况。深知妻子的辛苦,有点空闲时间付新忠也顾不上休息,总想着帮妻子做点事情。他们夫妻间相互信任,互相关爱,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日常生活中,夫妻俩和睦相处,双方享有平等的家庭经济支配权,互相促进,共同营造和谐家庭。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独生子付裕在这个和谐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熏陶下,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遵纪守法,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儿子、好孙子。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但得到长辈们的赞扬,邻里间的好评,在学校里年年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作为儿子,他把长辈的优秀品质,当做鞭策自己成长的动力,努力学习,不甘落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睢县高级中学,现在正读高三。他的成长映射出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带给他的无尽精神食粮。这些都和夫妻俩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时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乐于助人,热衷社会公益事业。
付新忠夫妇始终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做为一个家庭中的媳妇要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既能调动起丈夫和儿子爱家的积极性,又要时刻体现自己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好作风。媳妇尊重婆婆,孝敬老人是给下一代做榜样,这是一种无声的动力和命令,也是凝聚一个家庭全部力量的源泉。二是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真诚相对,相亲、相敬、相互关爱,家庭琐事不能斤斤计较,人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家人、邻里、同事、亲戚、朋友。
付新忠夫妻俩喜欢助人为乐,邻里关系也非常好,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经常帮助楼内的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曾经有一对姓李的年轻夫妻,因长期在外工作,把父母接到城里居住,走时专门托付给付新忠夫妻俩代为照顾一下其父母。有一次,楼道一邻居家里漏水,渗到了楼下,而他们家里又没人,付新忠夫妇俩千方百计想办法,打了很多个电话,终于找到了邻居迅速开了门,一同帮忙拖地排水,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并通过沟通协调,化解了因为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有人说,你为邻居何必那么辛苦了呢,他们却有自己的说法: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都是街坊邻居住着,谁家能没有个事,互相帮帮、互相理解就过去了。平日里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为社会捐献爱心活动。多年来,在汶川大地震、冰雪灾害、雅安地震等一系列捐助活动中,这个家庭每一个成员共为社会无偿捐赠钱物达上千元。
20年来,夫妻俩互敬互爱,相濡以沫。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他们互帮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故事之四:河堤乡乔韩玉最美家庭
乔韩玉,40岁左右,是河堤乡马路口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爱人宋国艳是一名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的农民工,还有三个活泼懂事的子女,大儿子宋创业,今年被清华大学录取,二儿子宋世业现是睢中高二学生,小女儿宋佳茵现在姜庄小学读书。她们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她将人世间的真、善、美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使大儿子顺利地跨入清华大学的殿堂。
首先,乔韩玉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地在外打工,主动担起大大小小的家务以及教育子女的重担,她始终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母亲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因为他们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紧靠家里的几亩地无法保证日常生活开支,必须外出打工进行补贴家用,她丈夫看到人家都是夫妇二人外出打工,就想让乔韩玉与他一起外出打工,她细心地给丈夫讲解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说服了丈夫,但她丈夫经常对她说:“看你的梦什么时候醒”,她非常坚定地说“我的梦一定能够实现”。
其次教育孩子该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的教育魅力是巨大的,自孩子上学以来,他们家庭几乎不看电视,而且她更严格要求自己在闲暇时间从不外出串门聊天、打牌,为了孩子学习,她甚至连亲戚都很少走动,总是在孩子做作业时全程陪护,她无论再忙再苦再累,每天准时为孩子做饭、洗衣,确保孩子的衣食住行。在孩子懂事开始,就教给他们第一首诗《悯农》,让他们懂得碗中的每一粒饭都来之不易,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和汗水。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三个孩子的学习自主能力非常强,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最后,她认为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成长空间,不去强迫孩子干不愿干的事情;无论再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和学习状态。及时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她认为作为家长不光是孩子的父母,更应是孩子的朋友,命令式的语气,强迫性的作法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就象一棵小树长歪了,如果强行将它直起来,只会折断,它需要时间和耐心扶助慢慢顺直,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乔韩玉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她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家庭变得更加温暖。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她从内心里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怎么样,都有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她用正确的做人准则,给予孩子有效的示范,与孩子一起,普写了走向成功的阶梯,圆了她让孩子成才的梦想。
故事之五:让家庭之花盛开--梁锦学美丽家庭事迹材料
梁锦学生于1969年9月,1992年8月大学本科毕业到睢县高中教书,1995年初通过全省法检系统增编补员统一考试到睢县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现任睢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
梁锦学的家庭是睢县城关镇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五口之家,全家人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尊老爱幼、相敬相爱,夫妻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孩子热情礼貌、健康活泼。夫妻俩自1995年组建小家庭以来,在工作上互相理解、互相鼓励;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共同经营了一个团结、和睦、充满爱心的温馨港湾,深受单位及周围人们的好评。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丈夫梁锦学承担着法院文秘、宣传、调研、信息、案例和裁判文书编报、法院手机报编报、网络宣传、舆情监控、司法改革、提请审委会案件预先审查、专项活动等多项职责,“八小时内”是大量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八小时外”是许多人感觉枯燥的材料工作。几乎法院每个重要会议或活动前,他都是加班加点地准备所需的有关材料,会议或活动过程中他要做好摄影、记录等工作,会议或活动结束后他又是披星戴月撰写上报总结、宣传等材料,此时别人的下班时间就是他一天中又重新上班的开始……
2013年,梁锦学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调研课题2项,1篇调研成果被最高法院评为三等奖,1篇调研成果被河南省高院评为二等奖,同时协助党组起草制定制度规范30多项,组织审委会会务22次,研究疑难案件43件,上报信息117期,编辑调研、案例78篇,撰写宣传稿件430多篇,发布睢县法院官方微博4212条,对104起案件庭审活动实行了网络同步直播。较为系统的制度、深入的调研及到位的文字材料等服务,为睢县法院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向时间要质量、向时间要效益。”是梁锦学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为争创一流业绩,他的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一样,被他挤个不停。他一般都是工作日早上7点到办公室,8点之前撰写1篇小宣传,“8小时”内抓紧起草单项或综合性工作报告,办理服务领导决策、指导业务部门编撰案例以及服务会议活动等事务性工作,下午下班后抓紧时间编写信息,双休日、节假日挤出时间写调研、专题等综合性材料。2013年他编写的110多篇工作信息和30多篇调研、案例,基本都是晚上加班做的,每篇编撰占用时间按正常的3个小时计算,加在一起就是420个小时,也就是52个工作日。再加上周六、周日他一般均加班,按每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8小时来说,2013年,他又多挤出了至少48个工作日。这样,他就比正常情况下多工作了100个工作日。他的一年12个月就变成了15个月还要多。这就意味着仅2013年他就要比其他人多工作3个多月。梁锦学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他常说:“工作时间延长了,做的工作多了,人的生命不也延长了吗?”
因工作业绩突出,梁锦学先后3次荣立个人二等功,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被评为“全国法院案例编报工作先进个人”,11次被评为“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10次被评为“全省法院案例编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全省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法院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全省法院“公文处理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网络宣传工作先进个人”,1次被评为“全省法院办公室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执行开放月活动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全市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市法院优秀工作者”,1次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市模范法官”、“全市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先进个人”,2次被评为“全县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
妻子陈颖在工作中也毫不落后,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全县土地出让金管理等土地财务监管工作。工作中,她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堪称单位的骨干,多次被评为市、县财政系统先进个人,深受领导和同事好评。
关爱家人,家庭和睦。
丈夫梁锦学作为法院负责文字材料工作的部门负责人,事情多,任务重,在单位时间多,照顾家庭时间少,家庭管理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妻子陈颖的肩上。但她从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平时两口子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他们结婚19年来,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笑声不断,得到街坊邻里的羡慕和赞扬。
“学会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进行换位思考,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这是妻子陈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在他们结婚的19年中,婆媳、夫妇之间,始终注意尊重对方,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来,婆媳之间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作为儿媳的陈颖,能够用她那颗热爱家庭、关爱家人,希望老人安康、子女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诚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使这个家庭成为人们羡慕的和谐家庭。
梁锦学和妻子陈颖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双方父母经济都比较困难,他们俩结婚后,因买不起房,多年在外租房居住,但他们并没有气馁,以自己的能力去追寻自己的梦,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环境下,俩人一起借款圆了自己的房子梦,现在已还清借款。
因丈夫工作忙,妻子陈颖在家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她在家做饭总是计算着时间,争取在孩子回家后马上吃上很香的饭菜,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他们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生活有滋有乐。她带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家庭的本能,把这个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9年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宽容善良之心,维护和建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作为媳妇、妻子、母亲的陈颖,在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以她那直爽的性格和爱家的责任心,尊老爱幼,真诚相待,维护着家庭的幸福美满。
言传身教,育子有方。
陈颖在家庭中,是孝顺的儿媳,勤俭持家的爱妻和成功的母亲。这个家庭——婆婆安享幸福、夫妻恩爱和谐、孩子成绩优秀。由于丈夫工作忙,陈颖承担起了家庭管理的大部分事务。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关心孩子沿着正道走,勉励孩子勤奋刻苦学习,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孩子的成长状况。梁锦学深知妻子的辛苦,有点空闲时间他也顾不上休息,总想着帮妻子做点事情。他们夫妻间相互信任,互相关爱,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日常生活中,夫妻俩和睦相处,双方享有平等的家庭经济支配权,互相促进,共同营造和谐家庭。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梁锦学夫妻俩十分重视孩子道德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为使两个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他们率先垂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两个孩子在这个和谐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熏陶下,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遵纪守法,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
梁锦学的家还可称之为“书香家庭”。走进他们家,随处可看到散落在茶几、沙发、柜子上的报刊和书籍。书房的一边是一个占了整个墙的书柜,里面摆满了书。在家时,梁锦学时常沉迷于书中,与书为伴,不论多晚,每天晚上不读书就睡不好觉。两个孩子受父母影响,也爱看书,读书多了,不仅学习优秀,在学校里还年年获得表彰和奖励。儿子梁一栋在2013年高考中,以文科全省实考分第六名、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争相联系选要,最终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并荣获清华大学新生奖学金;女儿梁敖华现就读于睢县二中,学习成绩也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孩子的成长映射出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带给他们的无尽精神食粮。这些都和夫妻俩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时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勤俭持家,尊老爱幼。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梁锦学夫妇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爱惜周围的一草一木,合理使用每一份钱,把钱花在刀刃上。他们家住胡同最外侧,经常可以看到陈颖在他们家门口外路上打扫,给邻居们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出入环境。他们一家提倡低碳生活:手洗服装,使用无磷洗衣粉;选用节能电器,洗衣服很少用洗衣机,平时很少上街吃饭,自己磨面做馍;大人上下班、孩子上下学基本上都是骑自行车,很少骑摩托车或电动车……。
在尊老爱幼方面,梁锦学夫妇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做为一个家庭中的媳妇要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既能调动起丈夫和孩子爱家的积极性,又要时刻体现自己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好作风。媳妇尊重婆婆,孝敬老人是给下一代做榜样,这是一种无声的动力和命令,也是凝聚一个家庭全部力量的源泉。二是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真诚相对,相亲、相敬、相互关爱,家庭琐事不能斤斤计较,人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家人、邻里、同志、同事、亲戚、朋友。
团结邻里,热心公益。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如果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就成为了一种大爱。梁锦学一家一直乐于关心邻里,邻里关系也非常的好,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经常帮助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人问他们,你为邻居的事何必那么上心呢,他们却有自己的说法: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都是街坊邻居住着,谁家能没有个事,互相帮帮、互相理解就过去了。普通的人,朴实的话,可其中包涵的意义却令人深思。
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为社会捐献爱心活动。多年来,在青海玉树地震等一系列捐助活动中,这个家庭的成员共为社会无偿捐赠钱物达数千元。
19年来,梁锦学夫妇相敬、相爱,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他们互帮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携手走过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故事之六:睢县孟祥卿“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
孟祥卿,男,汉族,197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1999年至今在县国土资源局工作,历任地籍股副股长、局团委书记、监督监察股股长。工作中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单位领导和同事普遍认可的好同志。其妻子李春艳睢县实验小学工作,两人自2000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孟祥卿是一名有着12年党龄的老党员, 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坚持贯彻落实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倾心致力于睢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出色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取得成绩显著。该同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依法行政水平高、执法办案能力强;具有高尚的品格素养,为人正派、团结助人;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踏实勤勉,任劳任怨,锐意创新;工作一丝不苟,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忘我工作,表现出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积极参加市、县各项公益事业和集体活动,真情投入、团结拼搏,表现出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深入研究,致力探索谋划,为工作建言献策、做好领导参谋,创新工作机制,更新思维理念,开启国土资源大信访工作局面,实现上级机关、受理单位、上访群众三满意。秉持为党分忧负重、为民解忧消愁的信念,始终身处信访工作一线,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群众利益无小事”。在细致入微上下功夫,注重政策宣传,以案说法、教育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持依法行政,秉公办案促和谐,接访中与群众融合一起,认真处好每一个信访件;办案中工作严谨、秉公执法,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思维灵活、方法巧妙。妥善解决各类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3年来,该同志接待来访群众800人次,妥善办结土地纠纷案件65起,正确率100%,获得社会各界赞许,赢得了市、县领导肯定。几年来,凭着一份对信访事业的执着和坚韧,秉承党员为民服务、廉洁奉公的理念,忘我工作,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展现了时代青年靓丽风采。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曾获市、县法律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多个奖项,从事地籍管理工作时多次荣获省、市、县、局先进个人,负责土地信访与纠纷处理工作又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2012和2013年连续两年被共青团商丘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关爱家人 家庭和睦
孟祥卿作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者,事情多,任务重,家庭管理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妻子李春艳的肩上。但她从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承担着教育儿子的责任。平时两口子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他们结婚十多年来,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笑声不断,得到街坊邻里的羡慕和赞扬。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在生活中孟祥卿及其家人互相照顾,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遇到困难互相开导,共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心贴的更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
构建和谐家庭的首要条件是做到心中有爱,有爱才可倾力营造家的和谐,家的温馨,有爱才能同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风暴雨。每当孟祥卿的家庭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总能够相互协商,共同面对。这都是缘于爱的支撑吧,爱是奉献,爱是付出,爱是承诺,爱就是要让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快乐、幸福,那么作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就必须尽心尽力为这个家着想,难免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别人多付出,来维持这个家的和谐。家庭成员彼此宽容体谅、互相体贴关心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另一重要条件,宽容体谅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润滑、调节剂,体贴关心是促使家庭和谐平衡的重要砝码。心与心沟通交流,在家庭生活中处处以礼相待,以诚相待,家庭生活才会温馨幸福,安定祥和,充满欢声笑语。
因丈夫工作忙,妻子在家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 洗衣、做饭、带孩子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他们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生活有滋有乐。她带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家庭的本能,把这个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十四年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宽容善良之心,维护和建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做为妻子、母亲的李春艳同志,在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以她那直爽的性格和爱家的责任心,尊老爱幼,真诚相待,维护着家庭的幸福美满。
尊老爱幼 共建和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祥卿和妻子和眭相处,互相尊重体贴。敬老爱幼,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家体贴和安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晚年之福的乐趣。
夫妻二人尽心尽力赡养老人。每天我都会变着花样做一些可口、松软的饭菜给老人,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让老人的生活质量尽我所能提高,每当天气好的时间,就会开着车带着老人到旅游景点、去转一转、呼吸新鲜的空气;2011年,岳母在家中不慎摔倒,将右手手腕摔断,夫妻二人迅速将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治疗,住院期间,夫妻二人轮流到医院守候,做饭送饭,各尽所能,在夫妻二人的精心照料下,老人恢复的很快,半年后身体恢复了。现在每逢节日,夫妻二人都不忘送老人礼物,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聊着、笑着其乐融融.
热心公益 回报社会
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为社会捐献爱心活动。多年来,在汶川地震、甘肃地震、冰雪灾害、雅安地震等一系列捐助活动中,这个家庭的成员共为社会无偿捐赠钱物达千元。
团结邻里 互帮互助
孟祥卿夫妻俩是助人为乐的人,邻里关系也非常的好,深得邻里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经常帮助楼内的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楼道里哪家有个什么红白事,只要用的着、能帮的上的他们都会伸出手来帮一把。由于一楼地下室设计不合理,住户往地下室停车不方便,孟祥卿与楼道内住户协商,找来民工将一楼楼梯口进行抬高、改造,方便了住户停车。
十四年来,孟祥卿夫妻俩,相敬、相爱,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他们互帮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