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温度回升,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这一时期是由营养生长转入并进生长,也是形成多穗大穗的关键时期,拔节后小麦生殖生长主导,小花分化、幼穗发育进入关键期。麦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弱控旺稳壮,防冻防病,保穗增粒,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一、科学运筹肥水
小麦春灌并不是越早越好,是否要春灌、何时春灌、灌多少要根据土壤墒情、气温变化、苗情状况等因素决定,遵循“看墒、看温、看苗”的原则。若麦田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表面干土层厚度大于6cm,麦苗无法正常拔节生长,要在气温适宜时尽快春灌。一般是在拔节后期到孕穗初期这段时间,适当“赶早”,有利于植株积蓄营养,提高小麦有效穗数。结合浇水可亩追施尿素约10公斤/亩、磷酸二铵5—8公斤/亩。对于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的旺长麦田,肥水管理可推迟到4月上旬(拔节后期),结合灌溉或降水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二、防治纹枯病、条锈病
重点监测田间纹枯病、茎基腐病、条锈病等病害发病情况和麦蜘蛛、蚜虫等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喷药时注意加大药液量对准茎基部喷淋,确保防治效果。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等药剂;可选用丙硫菌唑、丙环唑等药剂。选用噻虫嗪、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严禁控旺化除
小麦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快速伸长、充实加粗,此时若用多效唑等控旺,会过度抑制节间伸长与细胞分裂,致使茎秆过短过细,严重干扰植株形态,阻碍根系养分、叶片光合产物向麦穗运输,麦穗因养分不足,产量将受影响。同时,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叶片面积迅速增大,光合作用增强,对除草剂的吸收能力也大幅提升,大量的除草剂被吸收后,会严重干扰小麦自身的生理生化过程;此外,拔节后的小麦其幼穗开始分化发育,幼穗对环境胁迫极为敏感,除草剂一旦漂移到幼穗上,哪怕是极少量,都可能对幼穗的分化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四、预防春季冻害
“倒春寒”是在春季天气回暖的过程中,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因而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通常发生在 3—4 月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小麦拔节后若地表温度降至 - 2℃以下,易导致主茎及大分蘖冻死,造成穗数不足,一般减产 10%—30%。孕穗期若地表温度降至 0℃以下,会影响小穗小花发育,造成结实粒数减少,整穗不实,形成半截穗 。
早春因气温不稳、起伏大,墒情不足、生长过旺或长势偏弱的麦田,易遭受春季低温冻害,特别是3月下旬4月上旬,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缺墒麦田及时补充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预防冻害发生。如遇强降温天气,冻害发生后,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小分蘖成穗,保穗数增粒数,减轻灾害损失。
睢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5年3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