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县小麦86.5万亩正处于灌浆期,是决定小麦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一生需水较大时期,同时也是小麦易受病虫害侵害的时期,直接影响着小麦产量、品质的高低。据市县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全县持续高温少雨,加之大风日数多,旱情会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形成干热风,对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影响较大,尤其是缺墒小麦会提前成熟,造成减产;建议广大种植户通过适时浇好灌浆水、喷施叶面肥等措施,科学防范应对干旱、干热风等灾害天气,毫不松懈抓好小麦后期管理,落实落细关键技术措施,确保今年夏粮丰产丰收。
一是加强水肥管理。“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对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要积极行动及时浇水,满足后期水分需求,改善田间小气候,预防“干热风”危害。浇水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做到无风快浇、有风停浇,可采取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但浇水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灌溉引起根系缺氧、造成早衰、导致倒伏,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力争5月15日前对缺墒麦田再普浇一遍。同时,及时喷施叶面肥,喷施叶面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和营养吸收能力,进一步增加籽粒产量和品质。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中微量元素,增强小麦抵御干热风的能力,防止叶片早衰,避免小麦“缺素症”,促进籽粒灌浆。
二是综合防控病虫害。灌浆期小麦病虫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粘虫、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近期天气干旱导致蚜虫、红蜘蛛等偏重发生,建议广大种植户应加强田间监测,同时要密切关注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如果病害较轻,则以防早衰、增粒重为主。可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等,统筹做好白粉病、叶锈病、麦穗蚜等病虫防治,做到“一喷三防”,达到一喷多效。
三是做好麦田除杂去劣。小麦后期管理中的除杂去劣核心是通过拔除杂株、变异株、病株及杂草,确保留种田纯度和田间整齐度,最终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小麦灌浆期,杂草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杂草会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还可能滋生蚜虫等病虫害,影响小麦生长和灌浆;及时拔除杂草、避免使用除草剂,在清除杂草的同时,建议广大种植户连根拔除麦田里的病死株、节节麦、野燕麦、蒿、大麦等杂草,并将其带出田块进行统一处理。
四是科学应对“干热风”危害。“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常发的气象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缩短灌浆过程,导致植株逼熟、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广大种植户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温度变化和降雨情况,预判“干热风”发生的可能性,持续抓好“一喷三防”全覆盖,药剂喷施应注意避免高温,可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喷施。同时,飞防作业时务必用足水量、严格飞行速度和喷幅,可在药液中添加适宜的沉降剂和抗蒸发剂,提高喷防效果。
睢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