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高温低湿且伴有风力的特点,会加速植株水分蒸发,导致根系吸水速度跟不上叶片失水速度,缩短灌浆时间,造成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这种高温低湿伴随强风的灾害性天气,将会对小麦灌浆造成严重威胁,轻则导致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重则将引发大面积‘高温逼熟’现象。
当前正值小麦灌浆关键期,也是决定小麦粒重和产量的关键阶段。5月14日商丘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了小麦干热风中风险预警:预计 5 月18-20日,全市大部将出现 32℃以上晴热高温天气,部分达 35℃以上,全市干热风灾害风险将达到中度,干热风影响小麦正常灌浆,建议加强防范。小麦灌浆期已到管理“冲刺阶段”,县农业农村局提醒全县广大农民朋友,应立足“早准备、早干预”原则,将水分管理、营养调控与动态监测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运用田间管理技术,守护好即将到手的丰收。
一是合理灌溉、科学给小麦降温。
小麦灌浆期合理灌溉可有效促进小麦籽粒灌浆,缓解干热风胁迫。浇水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选择无风天气,要小水细浇,避免大水漫灌,以防土壤板结或引发小麦倒伏。建议最好采用短管快浇或喷灌等节水方式,在干热风来临前,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预报灵活施策,通常进行1—2次小水灌溉。灌溉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此时水分蒸发量小,可最大程度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营造适宜小麦灌浆的微环境。
二是合理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
叶面喷肥不仅可以满足植株后期养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也是防干热风、防早衰简便有效的一项技术措施。小麦灌浆期通过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等水溶肥料,能提高小麦抗逆能力,促进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同时,在干热风来临之际也可以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等调节剂,增强细胞持水能力,缓解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三是做好灾害应对和适时收获。
“小麦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抗旱保粮虽然仍是当前小麦管理的重点任务,但也需预防小麦生育后期发生倒伏、旱涝急转灾害以及雨涝天气对小麦收获和晾晒造成的不利影响。建议县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民朋友提前准备、调试收割机具、烘干设备和晾晒场地,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籽粒含水量约20%)进行收获,避开可能遇到的连阴雨天气,防止穗发芽或霉变,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今年夏粮丰产丰收。
睢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5年5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