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玉米已陆续进入大喇叭口期,大豆陆续进入分枝期,正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为科学应对灾害风险,落实田间管理措施,确保秋粮稳产丰收,结合全县秋粮生产实际,现制定秋粮中后期田间管理及防灾减灾工作技术意见。
一、落实好关键技术措施
针对玉米、大豆等不同作物生育特点,各乡镇(街道)要科学指导辖区内群众因地因苗施策、科学运筹肥水、强化中耕培土、及时防病治虫、落实“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技术,确保各项田管措施落实到位。
(一)化学调控。要按照控密不控稀、控壮不控弱的原则,在大豆初花期选用烯效唑等控制旺长。化控作业应避开午间高温时段实施,化控剂不得重喷、漏喷和随意加大药量,错过适宜施药期不得补喷,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
(二)追施化肥。玉米重点做好穗期追肥,实施单产提升的地块要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开花后15—20天结合土壤墒情分3--4次进行滴灌追肥;大豆重点做好花期追肥和后期叶面喷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要利用玉米中期植株还不是特别高大的时期进行追肥,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
(三)旱浇涝排。现在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乡镇(街道)要结合辖区内土壤墒情及气象条件,科学指导群众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水特性进行灌溉。玉米注意拔节水、抽雄(穗)水、灌浆水。大豆开花结荚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供应,遇旱应及时灌溉。秋作物生育期如遇短时强降水或持续降水,要及时疏通沟渠,迅速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范渍涝。
(四)病虫防控。玉米重点抓好南方锈病、叶斑病和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害,晚播玉米突出抓好晚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防治;大豆重点防治点蜂缘蝽、烟粉虱等刺吸性害虫以防范症青,同时要注意防治根腐病、病毒病和大豆食心虫、甜菜夜蛾等病虫害。
(五)一喷多促。在秋粮生育后期开展一喷多促作业,通过一次混合喷施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达到防病治虫、补充营养、促灌浆鼓粒、促单产提高等多重效果。建议各地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病虫害、不同灾情、不同长势,选择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和药肥配方;可针对不同气象条件,强化抗逆剂使用,高温干旱天气增施腐殖酸类抗旱剂,连阴多雨天气添加诱抗剂预防病害。
二、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
(一)旱灾。一是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二是加强墒情监测,出现旱情时充分挖掘水源、应浇尽浇,尽力扩大浇水面积,保障对缺墒田块及时灌溉;三是对缺墒地块中耕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四是喷施抗旱保水剂或叶面肥,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二)渍涝。针对强降雨导致的田间渍涝,各乡镇(街道)要迅速采取排涝降渍措施。一是及时清沟理墒,抢排明水,降低土壤湿度;二是积水排出后及时中耕散墒,破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三是对受灾田块追施速效氮肥并喷施叶面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四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重点防治因高湿诱发的根腐病、叶斑病等病害;五是针对严重受灾田块,及时组织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减少农户损失。
(三)高温热害。坚持“以水调温、叶面喷施”的技术路线,通过及时灌溉补充植株蒸腾所需水分,降低冠层温度,调节田间小气候,缓冲高温热害影响;通过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强植株抗逆性。在玉米花期开展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
(四)大风倒伏。玉米小喇叭口期前倒伏可恢复正常生长,小喇叭口期以后倒伏较轻的(中上部不贴地面)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控,倒伏严重的(匍匐倒地)要及时将植株扶正后培土、踏实。发生大面积茎折的要及早收获,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情况下,结合气象积温和作物生育期补种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绿豆、蔬菜等短季作物。
三、全力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局各业务股站室、7个农技服务专家指导组及全体农技人员,要在秋粮生产的关键季节,深入各乡镇(街道)田间地头,因时、因地、因作物做好分类指导服务,保证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抖音、微信等媒体平台及时宣传发布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防灾减灾等信息,提高服务效率,全力实现秋粮稳产增收。
睢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5年7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