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村镇银行,打造农村金融的核心不是“办业务”,而是“攒口碑”,是每一位客户的信任,而这份信任答卷需要我们以“细”为笔,以“耐”为墨,一笔一画书写完整。 细节是信任的“敲门砖”。村镇银行扎根基层,我们的服务对象多是种养殖户与老人,他们的金融需求往往藏在琐碎的日常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临近下班时匆忙赶来的王叔,躬身站在柜台前说要存利息,我们没有丝毫不耐,告知情况后指导其在自助设备存款并贴心告知营业时间,避免下次跑空。有位收废品的张大爷,每周都会前来存款,其中不少褶皱残损纸币,我们每次都倒上温水,请大爷耐心等待,一张一张捋平整理,将大爷的血汗钱一点点储蓄起来。一杯水、一颗糖、一句温馨提示,一个个平凡场景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藏着最动人的信任密码。 耐心是信任的“粘合剂”。农村金融的信任建立往往需要慢功夫,而这份慢,正是耐心的最好注脚。“手机银行”、“登录密码”、“柜外清”,这些我们觉得很平常的词汇,对有些客户来说就难以理解,需要我们一遍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同样的业务流程,要给不同的老人讲上十遍八遍,同样的防骗知识,要在村口、集市上反复宣讲。在一遍遍重复做这些事情时只要我们要学会调节自我情绪,耐心倾听,在看到他们听懂后舒展的眉头或存款时信赖的眼神,所有的疲惫都将被暖意替代。 小小柜台承载着客户“放心”的托付,正是无数个“请稍等”、“别着急”、“我帮您”换来了一句“我信你”。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坚守初心,用细节回应期待,用耐心温暖人心,让信任之树在乡村大地深深扎根,在初心不改中展现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