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毛细血管,村镇银行的开户环节是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的第一条防线。在“断卡”行动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这些扎根县域的金融机构正以“人防+技防+制防”的多重措施,筑牢开户安全屏障,旨在从源头遏制非法金融转移和金融犯罪活动,守护金融秩序。 “先生,您开办这张银行开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当办理业务的柜员像往常一样询问时,柜台前的客户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游移,而接下来的询问更加确定了客户的异常。 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上午,一位身穿白色外套,年龄二十出头的男性客户,前来办理开户业务,表面上他与普通的客户无异,但一些细节还是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 第一,回答问题时“照本宣科”。当柜员问起开户用途时,他脱口回答道“办理贷款”,当进一步询问找的客户经理是谁时,他却显得含糊不清,只所有流程已走完,只差开办银行卡。 第二,信息掌握不全面。当柜员进一步要求提供客户经理手机号码时,又称通过其“朋友”联系,并未与客户经理直接联系,在让其联系朋友确认信息时,只能问出客户经理姓“王”。 第三,情绪神态有异常。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客户显得有些急躁,不时的低头看手机,仿佛在等待什么消息,在工作人员当面询问核对信息时,他显得语无伦次,语言表述前后不一。 点点“蛛丝马迹”汇集,立刻敲响了柜员心中的警钟,在随着会计主管联系客户经理进行核实后,客户的谎言也不攻自破,狼狈离场。 对可疑人员说“不”不是防范的终点,为避免可疑人员跨机构开户,随即工作人员将相关信息上报,提醒其他机构提高警惕。果然该可疑人员在离开网点半小时后前往临近支行要求开卡,开卡理由为台球厅经营需要收款。 这样的事件并非孤例,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人群,教给他们一套标准的“答案”来应对银行的询问,这对柜面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从理论层面不断充实自己,更要在各种案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反诈防骗能力,才能更好地守牢柜面防线。 银行严把开户关,并非故意给客户设置障碍,这背后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迫切要求。每一张被非法利用的银行卡,都可能成为犯罪资金转移的“工具”。从源头堵住漏洞,是每一位柜员的责任,更是金融机构对广大公众财产安全负责任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