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老百姓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存贷款利率可以“利比三家”;而“银行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此举将给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真正考验其管理能力
【财经分析】浮动利率“倒逼”银行竞争和转型
《工人日报》2012年06月13日
“存款利率怎么一天一个价?”由于存款利率“变得太快”,在存款上限放开的首个周末,为了把钱“倒腾”进“最划算银行”,不少储户在各家银行间奔波,忙得不亦乐乎。
6月8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与此前基准利率调整大为不同的是,央行首次允许金融机构上浮存款利率,最大上浮幅度为10%,同时允许各金融机构下浮贷款利率,最大下浮幅度为20%。此举,标志着利率市场化向前走了一大步。
对老百姓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存贷款利率可以“利比三家”。以前,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央行制定统一标准,各商业银行没有定价权。老百姓把钱存进任何一家银行,所享受的利率及所得到的利息是完全一样的,储户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用脚投票”的权力。而现在去哪家银行,可以先看看对方给出的存款利率,“一潭死水”终于被浮动利率所激活。
而对于银行业来说,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明降暗升,使银行业可能减少超过一千亿元的利差,将使其竞争更加激烈。
6月8日是实施新的存贷款利率政策的第一天,我国银行业的存款利率首次出现分化。
大银行对此反应十分敏感,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其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定为3.5%,约为基准利率的1.08倍;大多数股份制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未在基准利率水平上上浮。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为代表的城商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上限,为3.575%。以存10万元为例,在宁波银行存款,一年的利息为3575元,比起五大行所执行的利率,储户的收益高出了75元。
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仅维持了一天。6月9日,股份制银行纷纷调高了存款利率:民生、招行、光大、浦发、中信、渤海银行,调整后与大型银行保持了一致。而华夏、深发展、兴业、广发、恒丰、浙商六家银行,更将存款利率上浮至1.1倍上限,挤入“存款最划算银行”行列。
有专家认为,央行采取浮动利率,与前段时间各界对银行高盈利的争议不无关联。
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盈利仍然主要依赖于吃息差的简单放贷模式。由于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业长期靠畸高利差赚得盆满钵满,本身就极不正常,而此次央行的举措显然对银行的盈利能力直接构成了釜底抽薪之效。
这一幕令人高兴也令人感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高高在上,但在浮动利率政策面前,他们不得不放下傲慢的身段,纷纷上调利率水平,加入到保储、揽储的竞争。实行浮动利率政策,激活了银行业竞争的一池春水,广大储户因此受益,中小企业也因此受益。
对于此举,老百姓自然表示欢迎。网友们纷纷发表评论称:“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开始了,利差受到冲击,银行的超额利润基础受到了动摇。”“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在存款时待价而沽了。”“储户不仅可以选择服务,也可以选择价格了。”“存款涨息,贷款降息,左手吸收资金,右手降低放贷利息,促进民企贷款,这样倒是灵活经营。”“甚好,竞争越激烈越好。”……
而“银行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有分析认为,此举将给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白刃战来了,该仔细权衡贷款业务成本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息差被显著压缩,银行想持续维持资本充足率难度很大,而贷款恰恰是最为消耗银行资本的业务之一。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会真正考验银行的管理能力,首当其冲的是风险定价能力。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其实关键点并不是简单的一次降息或者扩大存贷款的浮动区间,而这只是个开端,将逼迫银行不得不面对竞争以及业务转型。
银行业该怎么办?唯有加强自身管理、推进自身改革,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化挑战为契机。浮动利率政策,就是一股强大的“倒逼”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