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李彤) 过去的一年,网贷行业(P2P)一半火焰一半冰水。全年获得融资的平台不断,其中不乏上亿美元的大单,年底Lending Club在纽交所上市更让中国同行兴奋异常。但资金链断裂、夸大宣传的平台也不断涌现,贷帮网拒不兜底执意打破行业潜规则的做法更引发热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路资本的注入,将加速网贷行业洗牌,平台业务进一步细分,业界巨头逐渐显现。监管细则需尽快落地,给行业发展稳定预期。
资本搅动 P2P行业格局
日前发布的《中国P2P网贷服务行业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网贷运营平台约1600家。其中当年新上线平台超900家,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超48家。
有业内人士认为,注册资金虽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平台的真实实力,但表明行业隐性门槛在提高,平台间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加速。
资金流向方面,有国资国企、银行、上市公司、风投背景的平台依靠信用背书,受到投资者青睐。《报告》显示,2014年有近80家平台获得上述资本的追逐。
短融网CEO王坤对记者表示,P2P行业要产生像“BAT”级别的企业,目前的资本投入量仍不足。可预测资本投入会保持增加态势。但也要看到,资本注入方持投机心态的较多,看长远的少,投资现状让人眼花缭乱。
资本的注入加速了网贷平台业务的细分。记者梳理发现,当前网贷平台业务种类涉及信用贷款(如拍拍贷、宜人贷)、房产抵押贷款(如温商贷)、车辆抵押贷款(如好车贷)、供应链金融(如工商贷)、银行过桥(如小牛在线)、票据(如票据宝)、委托贷款(如E速贷)等十余种。
在收益率上,15%至20%成为网贷市场主流,15%以下收益率平台占比增速较快。北京、上海等地网贷平台收益率偏低,甘肃、安徽等地收益率较高。
“收益率居前的地区传统金融机构欠发达,线下贷款需求较多,利率较高。北京、上海等因为地缘因素,平台运营总体稳健规范,利率偏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业界:尽快明确监管细则有益行业发展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2015年则是监管元年。虽然关于网贷行业的监管准则,仍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但相关理念已达成较高共识。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坦言,网贷行业不但涉众,还是微众(最普通消费者)。如何在鼓励金融创新与保护消费者权益上进行平衡,是监管层面临的难题。且网贷行业没有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考验,这给其风险抵抗能力增加了不确定性。
去年9月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介绍了十个方面的监管思路,曾一度被业界理解为是已确定的监管原则。
日前,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在“2014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监管部门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理念是明确的。“不能将现有监管制度简单套用,要留下发展空间,但互联网金融也要认识到金融的严肃性,不能触碰红线。”他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当前P2P网贷平台的风险集中在流动性、信用、技术操作、法律、经营等方面。他建议,对于金融互联网化要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完善,针对互联网金融要尽快出台规范,尽快明确监管标准。
一位网贷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业界对监管细则已有一定预期,或涉及资本金、保证金约束、牌照管理、平台人员资质等内容。
“资本金可以看做是行业准入的门槛,有利于提升平台质量,也是盈利杠杆的标准,要以本逐利、不能无本套利。保证金则是平台不良经营,对公众投资者赔偿的保障。”他认为,监管细则的尽快明确有利于治理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