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去过日本的人回来猛夸日本,像什么干净、精致、礼貌等,连日本马桶(其实产自中国)也要夸。这些是优点,但我从来不因为这夸奖改变对日本的看法。我知道,日本是个没有希望的国家。
东野圭吾写过一本小说《时生》。时生穿越到他出生前,对他父亲宫本拓实说:日本的经济将会停滞。宫本拓实打死也不信:日本经济这么好,怎么可能停滞?估计宫本拓实的看法能代表当时大多数日本人的看法。
但,日本经济停滞真的发生了。并且,每过10年,日本人回望过去,总结词从“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一直延续到快“失去的30年”。还会有“失去的40年”、“失去的50年”……吗?会有的。
是什么让日本失去希望?凯恩斯主义是一大原因。当日本经济步入衰退,物价下跌,本来,经过市场调整,会有重新繁荣的一天,但日本转向凯恩斯主义,认为这种市场调整是可怕的“通货紧缩”,于是就以印钞票来刺激经济。
2009年,日本央行(BoJ)就民众对通缩的态度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44%的人认为通缩“很好”;35%的人感觉通缩不好也不坏;认为通缩“不好”的人仅为20.7%。
但,政客们在干什么呢?安倍仍然在大印钞票。当然,不仅日本,现在全世界都在“抗通缩”。不过,日本抗通缩抗了近30年,就失去近30年,政客们还对凯恩斯主义矢志不渝,这份对错误的坚持,还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专栏作家吉莲•邰蒂与一些西方政客谈起日本央行的调查时,这些人说,这只是表明普通人不了解经济学原理。其实,不了解经济学原理的恰恰是这些政客。
最近,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机构发布了一份通缩历史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价格下跌并非总是灾难,也不是恐慌的理由。
据说,国际清算银行的这一报告让主流经济学家“极为震惊”,似乎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实际上,所谓的“通缩”无害有益,在真正的市场派学者那里早就是常识,比如奥地利学派。只是,这些常识从来就被主流经济学者忽略了而已。
其实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仍有很大缺陷。比如,它认为,商品价格下跌是好的,但资产价格下跌确实是不好的。但其实,资产价格下跌也是有益的。
在泡沫时期,泡沫刺激资产配置错误。当泡沫破灭,一份资产价格下跌,其实一个价格信号,这份资产如此配置不能产生未来高收益,所以它不值钱。资产价格低其实给了企业家一个机会,让企业家以较低的成本,把资产买下,配置到高效的地方去。没有资产价格的下跌,企业家就不知道哪些配置不合理,也不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调整。
但是凯恩斯主义者误以为资产价格下跌会引起连锁恐慌,使市场失去信心。他们主张大印钞票来抬高物价,刺激信心。但其实,由于大印钞票扭曲价格,企业家要跟着扭曲的价格走才能赚钱,经济失去了调整的机会。
凯恩斯主义者考虑问题只考虑一个方面。比如,他们以为抬高物价就能抬高企业的利润帮助企业恢复信心,但其实,物价升高,成本也升高,企业并不能得到更多回报。而且,那些难得到新增钞票的企业,无法跟上成本上涨的步伐,它们的信心其实是降低了。但凯恩斯主义者似乎从未考虑过成本升高这回事。他们也看不到,在一些企业从印钞中获利、有信心的同时,另一些企业困难更大、更没信心。
日本的政客每次总能打断市场的自发调整。没有调整机会的日本经济,当然就没有再造繁荣的希望。尽管政客们错了30年,但后继的政客仍然坚持错下去。设想一下,如果日本政客对市场经济而不是对凯恩斯主义如此信念坚定,日本经济将会辉煌成什么样?
日本民众为什么不挑选正确的政客出来纠正错误?别看有44%的人认为通缩“很好”,但35%的人感觉通缩不好也不坏;20.7%的人认为通缩“不好”,加起来仍然占优,这是安倍搞宽松货币的民意基础。更何况,后来的民意调查中,认为通缩“不好”的民众在增多。
每当看到有人夸日本人,我就想说,日本人真的那么牛?他们不还是被凯恩斯主义坑了几十年?
当然,凯恩斯主义并不是日本失去希望的唯一原因。还有福利病造成的日本老龄化的死循环,也是日本没有希望的重要原因。
日本没有希望,中国又如何呢?中国目前在进行一些市场化的改革,虽然慢,但能前进总是好的。但遗憾的是,在很多方面,中国也在重复日本的错误。比如,凯恩斯主义和老龄化。不信请看主流经济学家,喊“抗通缩”喊得多努力。
如果有个中国版的时生,从20年后穿越到今天,对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者和经济官员说:“千万别学日本,千万别抗通缩!”你觉得,他们会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