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度报道

睢县:展望“十三五”拼搏进取谱新篇

时间:2016-02-03 16:22:03  来源:  作者: 黄业波 傅青 刘景澎 冯阳

2015年4月2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副省长王艳玲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中对睢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抢抓“互联网+”机遇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谋划城市发展规划。

睢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家领导带队巡视观摩重点项目。

又一批项目签约入驻睢县。

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睢县。

豪烽鞋业女工们在生产线上。

(富士康)金振源电子生产流水线。

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安踏(嘉鸿)鞋业。

朝气气蓬蓬勃勃的的产产业业工工人人。

水城新姿

诗画北湖

廊桥互映

水城夜景

(富士康)金振源电子科技产业园鸟瞰

核提示心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个开创新的里程碑的历史时刻,展望睢县的未来,优势与挑战并存,困难与机遇同在!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补齐短板,延展提升,提振精神,转变作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誓言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拼上去,扎扎实实做下去,发扬滚石上山的精神,寻求新的突破和提升。

“要全力实现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转型升级明显加强,改革开放明显突破,城乡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自我加压的发展目标已然确立,86万睢县人民众志成城,以饱满的热情迈上了新征程。

发展格局更加协调

围绕建设商丘、开封、周口三市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水城、中原鞋都、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主体功能鲜明、区域发展协调、空间布局合理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加快形成“一核三轴多点”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核引领”:围绕“中原水城”的城市定位,坚持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加快城市空间向东部、南部拓展,完善提升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商务中心区,全

力建设商贸物流区,高水平建设文化旅游区,谋划建设城南临空经济区,全面改造老城商贸区,实现“一城六区”功能协调发展,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功能,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核心。

“三轴带动”:充分发挥交通大通道的传导作用,构建贯通腹地、沟通内外的辐射带动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构建沿G343的东西向经济发展轴线,拓展该县与商丘、宁陵、杞县、开封的经济联系;构建沿S211、S214南北向经济发展轴线,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大格局。

“多点支撑”:加快发展蓼堤、潮庄、平岗中心镇和尚屯、长岗、西陵寺、周堂、董店、尤吉屯、河集、白庙等重点节点乡镇,统筹发展匡城、河堤等乡政府所在地传统集镇区,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发展目标更加精准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综合实力

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创新驱动、承接转移、集群集聚、智能转型、绿色发展为主要途径,打造中原鞋都和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施双百亿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壮大制鞋产业集群,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到“十三五”末,全县落地制鞋及配套企业300家以上,其中,知名品牌企业20家以上,自主品牌3—5家,实现制鞋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积极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到“十三五”末,全县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农副产品工业改造升级,推进造纸及纸制品效益提升,力争到“十三五”末,两大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达到50亿元。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智能制造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区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创新和拓展面向“三农”的服务;加快推进信息服务业,实施政务信息共享工程、产业信息网络化工程、信息网络提速工程、城镇信息化应用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壮大现代物流业,依托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商登高速谋划建设服务于郑州航空港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城南临空经济区,争取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粮食、棉花、成品油储备库;健康发展金融服务业,完善健全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业,做强北湖、睢杞战役纪念馆、承匡古城、袁家山等景区,依托铁人三项赛加快建设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大力发展城市游憩、健康养老、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将体育、旅游业打造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商贸流通业,整合老城区商业资源,依托商贸物流区做大做强汽车配件、建材、农副产品、家具建材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建设立足睢县,辐射宁陵、民权、杞县、太康等周边区域的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平稳发展房地产业,加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加快建立保障性与开发性相结合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积极培育健康养老和社区服务业。

推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大县。把握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谋划项目,多方筹集资金,高标准实施淮河流域洼地治理项目,努力提升该县防洪排涝体系功能。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整合涉农资金向项目区、规模经营区倾斜,统筹推进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到“十三五”末,全县建成84.21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粮食产量达到在9亿公斤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突出基地支撑、龙头带动、产品研发、品牌培育、质量保障,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都市农业,围绕奶牛、生猪、鸡鸭等产业实施现代畜牧业提升工程。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生产,继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规模,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节约型农业技术创新。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与控制体系、动物疫情防控体系。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围绕“中原生态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实现“一城六区”功能划分,优化城关镇、城郊乡、河集乡、白庙乡区划调整,引导城区向东向南扩展,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稳定在30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率显著提高,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提升规划水平。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全面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供排水工程规划、供热供电工程规划、旅游规划、水系规划等十八个专项规划,完成城区重点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建设,修通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商贸物流区和老城区富民路、袁山路等中心城区内支路及断头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第五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第三污水处理厂、第二垃圾处理场和产业集聚区工业垃圾处理场,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排水防涝、污泥处置、中水回用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区集中供气供热,按标准配建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体育中心、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干部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建设;实施铁佛寺水库水源保护项目,加快城区水系连通,实现北湖与五个卫星湖互联互通,发展水上娱乐、水上运动、滨水度假休闲等。提升管理水平,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构建城镇体系。以国道、省道沿线乡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以县城区为核心,以蓼堤、潮庄等建制镇为基础,以中心村为依托,建设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新型城镇体系。对城郊、城关、尚屯、白庙、尤吉屯、河集等乡镇靠近县城区的村委,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引入城市管理模式,发展新型居住社区,提高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商贸物流区居民安置区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

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睢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治理空心村的要求,科学规划、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实施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结合土地综合整治继续开展空心村治理。继续加大农村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农村改厕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深入推进“美丽睢县整洁村镇”行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农村“双违”整治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垃圾收集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全面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使城镇居民公平参与发展、公平分享城镇公共服务和文明成果。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快速推进“三个一批”,逐步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和城镇本地居民在身份待遇、安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

激活创业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鼓励重点骨干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创建智能制造工厂、智能制造车间。鼓励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支持企业积极适应电子商务特点和新消费方式,推广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营销平台,提升企业产品营销能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吸引高端人才创业创新,扶持大学生创业创新,鼓励事业单位职工和科技人员创业,鼓励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多层次人员创业。

完善创业创新载体。打造创业创新基地,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商贸物流区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加快创业创新配套服务和各类创业创新特色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孵化平台建设,引进先进孵化技术与优秀孵化机构,提升孵化功能。打造创业创新高端平台。加快构建众创空间,依托产业聚集区、商务中心区、重点骨干企业等各类创业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完善载体功能。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各类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创业创新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县、乡、园区的创业创新综合服务机构,鼓励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创业创新服务窗口,为大众提供“一站式”创业创新综合服务。做好创业创新培训服务。突出抓好就业培训中心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突出专业重点,培育培训品牌。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良的复合型创业师资队伍。加强创业项目推介服务。建立县创业项目库,建立创业项目发布和推介制度,定期举行创业项目专题推介会,由项目人与创业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洽谈。在睢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等网站开辟创业创新项目专栏,为创业创新主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强化政策引导扶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探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管制,释放改革红利。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设立县创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创新财政投入和支付方式。强化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服务。完善创业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科技小额贷款试点。制定我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引导补助办法。实行创业创新小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大力推广“助保贷”业务,积极开展“循环贷”、“接力贷”等模式,减缓企业还款压力。实行创业补贴政策。实行专利补贴政策,落实企业创新奖励政策。到2020年,市场主体总数比2015年增长30%左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园2个,河南省电商示范企业达到2家,省级商务部门认定的电商企业达到10家,省级智能制造工厂达到2家,省级智能制造车间达到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以上,累计新增创业人数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3万人。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格局

强化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碧水工程”,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城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乡镇所在地污水管网全覆盖。启动利民河、通惠渠清淤改造工程。实施“蓝天工程”推动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加快实施城区集中供气和集中供热,取缔10吨以下燃煤锅炉。强化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注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加快实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推进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环境适应性。建设高标准、高效能环城生态防护林网络,加快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国家、省、市级生态乡镇创建工程。以惠济河、通惠渠和申家沟等为防洪重点,加强洪涝灾害防治。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和空间管制,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落实最严格的用水制度,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要乡镇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使用,合理开发利用绿色能源。

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体制,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合力。建立机制,激发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动力。发挥民智,打造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社会环境。明确城镇综合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三类空间主体功能定位,加强空间管制。

——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整合行业资源实施合力脱贫。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抓手,统筹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放,全面加强交通、电力、通信、水利、文化体育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千亿斤粮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整体脱贫步伐。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采取“一户一策”、“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等模式,广开致富门路,增加群众收入。开通县产业集聚区与贫困户就业“直通车”。引导贫困村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贫困户从事商贸、物流、旅游服务、加工项目,增加贫困人群收入。

抓好驻村帮扶脱贫。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支持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县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和村室建设,充分发挥民政、社会保障等进行兜底脱贫,把惠农补贴政策、公共服务向五保、低保户倾斜,实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强化实施扶持脱贫。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中央、省财政资金40%的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建设。完善增长机制,每年呈30%的增幅递增。创新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整合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到2018年,全县99个贫困村、21440户、74666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

——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幸福睢县

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积极扶持小微企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到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商贸物流区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达2.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转移农业劳动力3.6万人,就业技能培训达4万人以上。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全面推进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统筹,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社保待遇和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司法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高标准实施孤残儿童保障服务工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住房困难家庭基本需求,严格落实征地补偿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均衡发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城镇学校扩容工程,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应入尽入、同城同待遇”。继续实施学前教育推进计划,深化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争创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促进城乡文化繁荣发展。大力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展览馆开放力度,“十三五”末,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方志馆、体育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坚持依法治志,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科学发展。深入实施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搞好文化遗产保护,推出以麒麟舞、二夹弦、皮影为代表的、具有睢县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争取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及检测能力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化妆品安全监测、预警、评估和应急机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理顺医药价格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推行大病保险制度。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全县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协调发展统计、审计、民族宗教、档案、妇女儿童、人民防空、地方史志、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力度。继续强化“三级平台四级网格”管理体系,落实矛盾纠纷受理制度、矛盾纠纷化解制度、首问首办制度、依法终结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七项制度。

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完善服务型行政执法体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推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救助制度,完善司法救助体系。

加强“平安睢县”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

发展平台更加宽广

——不断提升发展载体水平

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升级。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大力建设创新型、品牌型和智慧型产业集聚区。到“十三五”末,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晋升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优化完善规划布局,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制鞋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纸业循环产业园、混合产业园协调发展,形成功能明确、节约集约、有序开发的空间格局。巩固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成果,加强与生态环境、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的精准对接,实现多规合一。健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十三五”期间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强化智慧园区平台建设,开通中原鞋都睢县门户网站,利用阿里巴巴等综合平台,实现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推动产业集聚区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强化现代物流平台建设,建立睢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海关特殊监管平台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设立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强化人力资源平台建设,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强化营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投资便利化。

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加快发展商务中心区,按照“一轴五区”发展布局,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商务中介服务、现代金融、楼宇经济、文化休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住宿、娱乐、体育等传统服务业。到“十三五”末,服务企业达到50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0亿元以上,税收4亿元以上,成为服务睢县、辐射周边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配套完善商贸物流园区,完成综合型物流仓储基地建设和城区汽车农机、家具建材等批发销售企业集中布局发展,打造现代专业市场集群,开展商业配送、增值加工等服务业。谋划建设城南临空经济区,发展面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保税物流,以及与航空港电子商务产业园相配套的跨境电子商务中转物流,打造以物流为主的临空经济对接区。繁荣文化旅游区,依托睢州古城、袁家山、清真寺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北湖等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提升我县生态宜居形象。

——不断扩大开放招商成效

加快开放型平台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商贸物流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与沿海国家级开发区、先进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切实加大开放合作力度。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重点支持外资进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坚持引进外资与引进品牌、技术、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人才相结合,推动睢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创新招商方式。精选招商项目,推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环境招商,注重招大引强,积极与央企、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100强对接,加大品牌招商、区域招商和专业对口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入驻睢县。集中力量做好制鞋、电子信息等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全力引进税率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的优势产业,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名品牌落户睢县。

营造良好招商环境。做好招商项目的落地和保障工作,在土地供应、融资支持、并联审批、施工环境等方面搞好服务,加强高校、职业院校与招商引资项目的联系,实施订单培养、定向培训,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保招商项目落地发展。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实施减权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以刚性制度管权限权,提高政府效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全面推行“一口受理”服务模式,完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构建集中统一的综合监管和执法体系。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政府投资效益,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统筹安排、科学制定政府性投资计划。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大力培植财源。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管制机制,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融资能力。积极开展PPP、BOT、TOT等多种项目融资方式,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预算内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服务管理平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土地承包与流转监督管理机制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农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完善建设用地交易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发展措施更加有力

——持续强化项目带动

机制。强化水利设施科学管理,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实施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惠济河片)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面上排灌工程体系。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抓在建、促开工、保投产。积极破解土地、资金、电力、人力、环保等瓶颈制约因素。建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强化项目储备库建设。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高起点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促进产业升级的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该县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争取申报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交通、粮食水利、清洁能源、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大领域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加大项目衔接申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中央、省、市项目库。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推进邢商永地方铁路睢县段建设,加快建设商登

高速公路连接线,积极配合阳新高速公路建设,完成G343、S216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县域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农村公路路网,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站场和线路。谋划实施惠济河睢县段复航工程。

建设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转灵活、经济高效的现代化供电网络,加强电源点建设,优化供电主干网架,构建电网全息数据支持平台,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利用西气东输二线商丘地方支线工程项目,加强天然气门站以及中压供气管网建设,提高居民生活用气和商业用户用气普及率。做好城区供热规划,加快供热项目谋划建设进度,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城区集中供热。

构建“智慧睢县”支撑体系。依托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加快“宽带中原”示范县建设。建设“智慧睢县”政务体系、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睢县互联网数据中心,打造统一的智慧睢县云平台。

建设现代水利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入社会投资

打造服务型政府。落实“直通车”和“两不接触”工作法,实现“一站式”办公和“保姆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努力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打造“基层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的良好政务环境。

规范市场秩序。坚持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强化投融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种干扰经济发展、破坏睢县形象的不法行为。强化诚信意识。积极开展评选信用优良企业活动,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建设“诚信睢县”。

“十三五”开局之年,展望睢县的未来,虽任重道远,但目标明确,前途光明,锐意进取的86万睢县人民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将再接再厉,再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