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听取睢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2016年3月15日至16日,副省长王艳玲到睢县调研产业发展及扶贫开发工作.
“十三五”开局,睢县举全县之力脱贫攻坚,立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持把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加强基层党建、转变干部作风、倡树文明新风等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拔穷根’为引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吹响了攻坚拔寨“冲锋号”。
精心构建“多位一体”全方位大扶贫格局
围绕目标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注重实效建立驻村帮扶机制,构建起“多位一体”全方位大扶贫格局;强化责任完善督导问责机制,保障了脱贫实效;盯紧目标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激发了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创新“四大机制”、建设“五大平台”、做到 “六个结合”、坚持“八个到村到户”、实施“十大脱贫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精准实施,覆盖全县80180贫困人口,确保人有脱贫办法、户有增收渠道、村有致富产业。
精准的措施需要精准的实施过程来保障。睢县从县、乡、村三级分别选派6470名、1500名、2401名党员干部,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精准帮扶活动。为保障步调一致,全县推行“652记账脱贫工作法”,即:坚持“六个清”,脱贫对象底数清、家庭状况掌握清、致贫原因分析清、扶贫脱贫任务清、帮扶工作责任清、脱贫规划对策清,精准到人到户;村制“五张图”,贫困对象分布图、致贫原因分析图、脱贫进度分解图、脱贫详细措施图、脱贫销号示意图,实施“挂图作战”;户建“两本账”,脱贫帮扶措施账、脱贫增收明细账,实行“记账脱贫”。
产业扶贫富了百姓
发展脱贫产业成为有力抓手。该县实施县域主导产业带动,采取“县主导产业+创业扶贫示范点+大众创业”模式,让贫困户获得更多收益;采取“能人+产业基地+贫困户+保险”合作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脱贫的后顾之忧,又降低了市场风险。
金融扶贫“敢为人先”。该县拿出3000万元担保资金,银行以1:10比例提高额度为贫困户贷款,贷款投入经审核的涉农企业托管经营,涉农企业向政府提供资产反担保,形成了“政府+金融+企业+贫困户+保险”五位一体,协作、约束、互利的资金使用体系。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然而,发展生产并不能实现脱贫全覆盖,因病致贫51.1%的比例和县级财政有限的财力,让“兜底”成为难题。为此,该县制订了“全面兜底”策略:为每个贫困人口拿出14元投入“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将医疗报销额度从20万元提升至50万元,同时财政拨款为贫困人口额外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剩余不能报销的医疗费用由财政再“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