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研究结论显示,一群排成“人”字形飞行的大雁,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大雁多飞约70%的路程。这种相互借力、协调配合使群体达到远行目的的现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雁阵效应”。
5月3日,笔者走进睢县产业集聚区发现,近年来睢县逐渐培育起来的制鞋、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呈现出鲜明的“雁阵效应”。
昔日的睢县,资源少、基础差、底子薄,在全省上下产业集聚区建设风生水起时,睢县曾一度陷入迷惘。但睢县县委、县政府凭借“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在短短几年间使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华丽转变。
1产业转移,风催“孤雁”南归
“跳出睢县,放眼全国”。睢县县委、县政府在农产品加工、造纸等传统产业发展陷入瓶颈期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决定走出家门拓展思路,突破自我寻找出路。
恰逢产业转移大潮来临,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富士康布局中原,睢县盯准这一机遇,决心让电子信息产业这只“头雁”在睢县安家。借助富士康培训项目在睢县实施的机会,睢县依托仅有的一家电子信息企业商丘金振源电子,顺利与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
一边风雨无阻建设厂区,一边如火如荼招聘工人。“从征地到投产仅用6个月,睢县速度让我惊叹。”时任富士康与睢县合作项目负责人如是说。时至今日,睢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已装配CNC设备5000余套,华为、小米、iPhone等知名品牌订单纷至沓来,年产智能设备配套产品2亿多套。
壮大了金振源电子这只“头雁”,富锦电子、诚裕电子、岱隆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一只只“孤雁”渐次乘着产业转移的“东风”飞到睢县。
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睢县县委、县政府并没有停下寻觅新发展机遇的脚步。在发达地区苦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遇到人力资源障碍的状况下,睢县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成功引进了制鞋企业——安踏嘉鸿鞋业。该企业来到睢县第一轮投资就超过亿元规模,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作为制鞋业界的“头雁”,安踏嘉鸿鞋业落地睢县的消息很快吸引了正待转移的一只只“孤雁”。一家家制鞋企业闻风而动,纷纷落地睢县:投资3.5亿元的华莹鞋业来了、投资6亿元的嘉晋鞋业来了、投资13亿元的豪烽鞋业来了、投资1.8亿元的至和鞋材也来了……
2风水宝地,引来“群雁”聚集
制鞋、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让睢县找到了一条后来居上的道路。但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稍纵即逝,睢县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把招商“引雁”列为“1号工程”。
在广东、福建、浙江、河北,睢县的招商团队跑遍了各大制鞋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用真诚和努力,吸引着一家家制鞋企业和电子信息企业往睢县转移。
如何让招来的企业留得住、干得好,成为睢县优化招商环境的首要课题。
对落地企业的服务和培育水平,是吸引后来企业入驻的重要参考。“在睢县,企业发展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睢县县委、县政府的承诺掷地有声。
为提升服务质量,睢县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实行“1+X”工作法,对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推进,定事、定人、定责,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倡导“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建立了督查问责机制,实行挂旗评比制度,对产业集聚区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评比。实行“两个零接触”,落地项目在土地征用、拆迁时与群众零接触,在办理相关手续时与职能部门零接触……一项项服务措施的出台迅速提升了“睢县服务”“睢县环境”“睢县速度”等一张张名片在业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从河北三台转移到睢县发展的鸿源鞋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在易地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不熟悉当地环境,最大的困难是各种手续批复。到了睢县我很震惊,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接触职能部门,所有手续都由当地服务人员帮助办理。”目前,总投资约1.5亿元的鸿源鞋业,两条成型生产线已安装完毕,一条已开工生产,前后用时不足100天。该公司是河北三台制鞋业外迁开始后首家落户睢县的企业。
睢县优质的服务让河北雄安新区大批制鞋企业发现了睢县这块“风水宝地”。去年6月,河北安新县隆重举行了睢县招商引资推介发布会,当场签约项目19个,65家企业与睢县签署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河北雄安新区制鞋企业已成功转移至睢县45家,已投产企业26家。不足一年时间,仅河北雄安新区制鞋企业就在睢县新建制鞋成型生产线20条,使睢县年制鞋产能增加2000万双。
豪登鞋业、鸿源鞋业、东弘鞋业等河北“群雁”纷纷往睢县“迁徙”的消息,如高亢的“雁鸣”,让睢县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特步、广硕、足力健等业内“领头雁”纷纷闻讯而至,落户睢县这块“风水宝地”。
3同频共振,借力“雁阵”高飞
在众多“领头雁”的吸引下,睢县制鞋企业、鞋材配套企业迅速聚集。睢县产业集聚区制鞋产业逐渐形成了从鞋类设计、鞋材供应、成品鞋生产、鞋类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去年产销量突破1亿双。
“刚到睢县的时候,一块毛皮都要从福建采购,来回邮寄样品都要好几天。”豪烽鞋业负责人说,“现在不一样了,不出睢县就能采购到需要的材料,不仅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相互借力的高效发展。”
“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河北三台三福鞋业负责人张源高兴地说。此时她正在与豪登鞋业负责人王涛商谈鞋子大底采购的问题。让张源高兴的是所有部件本地配套的方便与省心,而王涛已经在考虑如何扩大生产,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
“一双鞋子要用到几十样配件,成品鞋的产量越来越高,这就像有人推着我们配套企业扩大生产。”王涛说,这种“1+1>2”的效应就像雁群飞行中互相借力,最终使大家共赢。
随着越来越多配套企业落户,睢县形成了围绕制鞋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良好发展势头,最终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就像高飞的雁阵,同频共振使得各企业间互相借力而又互相促进。
2017年,睢县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74.2亿元,同比增长42.3%,纳税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7家,去年全县工业税收完成3亿元,同比增长80.56%,增幅居全市第一。商丘金振源电子纳税总额1.12亿元,稳居全市工业企业纳税第一名。全县规模以上鞋及鞋材配套企业80余家,鞋材本地配套率超过85%,新增鞋类成品生产线40条,制鞋年产能已突破1.5亿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