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
扛起相机,一次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就此启程;背上行囊,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徐徐展开。
11月8日,郑州报业集团“沿习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寻访之旅”正式开启,半个多月里,采访团队一行先后奔赴郑州、开封、安阳、南阳、信阳,总行程达3000公里,运用多种形态和方式,勾勒河南发展新路线,摹画河南建设新图景。
采访车队从郑报大厦出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黄河沿岸到淮河风光,从一望无际的麦田到参差错落的茶园,脚下丈量的土地发生了细致而微末的变化,然而新闻工作者的信念未改,初心不变。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进厂入企,以“五大地市、五大主题”深度挖掘河南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益成果,不断贡献出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
——农村“致富路”,农民“幸福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欣喜展笑颜。乡村振兴不仅在于农民的衣食住行、温饱冷暖,更在于为河南的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锚定红线,打好基础。“文旅”成为拉动乡村经济的“尚方宝剑”,在黄河南岸“来童寨村”,信阳新县“田铺大塆”古村落,安阳林州黄华镇庙荒村,民宿集聚群初具规模,文创产品兼具审美与实用性;在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凭借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着力推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11月20日,河南新县田铺大塆,在家门口认真摆放手工艺产品的村民。
产业兴则乡村兴,“以产兴农,以产助农” ,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农民切实成为乡村致富路上的“领头羊”与“主力军”。
——发展有良“药”,南阳有优“方”
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重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协调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减少“同质化”,追求“差异化”,突出地域特色,才能更好的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南阳作为“中国药都”“世界艾乡”,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闯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具的新路子 。
11月16日,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中医药社团正在专注学习艾灸技艺的孩子们。
以“药农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以“天然药库”发展中医药产业,以“养生文化”带动特色文旅,以“研学活动”传承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成为南阳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为乡村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模范和样本。
——提升“软实力”,发展“硬实力”
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交融,成为河南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新亮点。文化注入底蕴,科技创新形式。促进产业结构与产业模式升级,向着高质量发展持续迈进。开封智慧岛,以人才为源头活水,以科技为引擎,协同创新驱动,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在郑州市种业科技园,一粒种子不仅荟萃朝晖雨露,容纳天地之灵气,更成为种业振兴之本,科技创新之基,产业升级之源。带动种业朝着智慧化、规模化、交互化发展;在古都安阳,着意于“古”,以“古”推“新”,秉持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文旅的“数字化”“科技化”,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光彩。
——青山绿水地,生态抚人心
河南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大别山深处的“田铺大塆”古村落,云雾缭绕,茶香飘溢,树林葱郁,枯树崎岖的枝干围绕成天然的相框,记录下居民湖心看雪、品茗赏花的悠然情景;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滩地公园,林荫道下,疏影横斜,碧波荡漾,白鹭低飞,居民游乐,喜不自胜。河南创新了生态保护形式,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参与感。
——赓续红色文脉,传承红色精神
优良传统不可舍弃,优秀文化不能遗失。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州,无数参观者来到红旗渠纪念馆,给精神“补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一座耀眼的丰碑,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力量;在开封市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的深入发展,离不开老百姓的拼劲儿、干劲儿,更离不开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与鼓舞,“焦桐”已经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深深地扎根在大地上,烙印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11月9日,兰考县堌阳镇,正在做古筝的村民。
事实证明,用诚心、有诚意的作品会被看到、被记住。只有将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自“沿习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寻访之旅”系列作品发布以来,话题总阅读量、播放量已突破3000万。无论身处何时、身在何方,来自家乡的音容倩影,来自大美河南的深情呼唤,总能引起远方游子亲切的回忆,让他们为家乡喝彩,为河南骄傲。
于黄河之滨,借奔腾之势;于天地之中,观星汉灿烂。河南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是滔滔江河中的一股,新闻工作者的躬耕实践,是浩渺宇宙中的一粟。烛火微光,亦可形成燎原之势,照耀四方沃土。河南将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劲风,扎实建设、艰苦奋斗,为国家、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新闻工作者当奋力拼搏,笃行不怠,努力成为线索的深入挖掘者、事实的忠实记录者,着力提升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作出适应时代、适应发展的优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