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表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在科学、精准、系统性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加强。
所谓固体废物,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三种。如果不妥善处置,固体废物会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环境。可以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相关污染引起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则是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物质分类处理,能够减少垃圾处理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那么,各地落实情况怎么样?报告显示,17个省份制定修订包含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规定的地方性法规。2021年,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77%,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到51.4万吨/日。同时,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断提升,还使“变废为宝”成为可能。
危险废物处置更加科学,监管愈发严格。有关部门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到利用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并强化全链条环境监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约1.7亿吨/年,是“十二五”末的3.3倍。建设国家和6个区域性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技术中心、20个区域性特殊集中处置中心,目前各省域内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此外,严厉打击涉及危险废物违法犯罪,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提升处置能力,严守风险底线,“疏堵结合”使危险废物防控更加科学有效。
社会快速发展,新业态不断出现,由此产生的固体废物同样不容小觑。报告显示,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修订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邮件快件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专项治理都已开展。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方面,截至2021年底,工信部已组织建成覆盖各省区市的1万余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动力电池运行溯源管理国家平台,建立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机制。污染治理与时俱进,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广度深度延伸拓展,助力绿色循环发展。
一言以蔽之,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永远在路上,全社会不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