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的帮助,帮俺化解了多年的地边积怨,再也不会因为这点地生气了。”7月22日,睢县孙聚寨乡西李村村民李某峰激动地对记者说。这是该乡运用“警司访+媒体”多元协同化解机制,探索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孙聚寨乡党委政府围绕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土地纠纷等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集中开展排查,建立完善矛盾问题清单,对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点逐个梳理,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思路,准确把握矛盾纠纷动态,及时调处信访积案8起,化解“民转刑”重大风险涉法诉讼信访件3起,实现了基层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和高效能治理。
公安前置介入,快速响应控源头。7月15日,孙聚寨乡组织专班人员到西李村,调解李某峰和李某想因门前土地边界纠纷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双方当事人针尖对麦芒,情绪对立多年,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介入,防止双方发生过激行为,为后续调解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司法全程指导,依法调解强保障。司法所全程主导并提供专业支撑,公职律师深入剖析案情,精准梳理争议焦点,围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向当事人讲解政策,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引导双方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诉求,寻求解决方案。
信访牵头推动,综合协调解难题。信访部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涉事村委干部、有威望的乡贤代表等参与调解。他们侧重倾听双方心声,耐心疏导对立情绪,努力修复邻里关系,搭建有效沟通对话平台,疏通情感堵点。
媒体监督见证,阳光透明促公信。该乡创新引入媒体全程监督,河南青年报记者全程旁听、记录调解过程。媒体的在场,显著提升了调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力量,促使调解工作更加规范、公正,也让当事人对调解程序和结果的信服度大大增强。
“零距离”沟通,多元合力解心结。在四方力量的共同保障与见证下,调解现场实现“零距离”沟通。公安讲清底线、司法阐明法理、信访疏导情绪、媒体记录监督。各方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情理法交融,最终有效消除了当事人的疑虑和对抗心理,双方自愿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孙聚寨乡党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完善“警司访+N”多元化解机制,总结提炼经验,推动该模式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将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