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中原水城,热浪翻滚。位于城北的产业集聚区内塔吊林立、机声轰鸣;现代化的富士康培训基地、实训工厂、安踏嘉鸿鞋业车间内,学员、工人们挥汗如雨,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如何搭上国家产业转移这艘扬帆远航的巨轮、让劳务输出大县变为人力资源强县,把人力结构、人力素质从农村的结构群体转变为工业型态,融入一批知名企业的战略体系中,这两年睢县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随着富士康培训基地、富士康实训工厂、安踏嘉鸿鞋业相继成功入驻睢县,县委书记陈向阳感慨良多:“立足睢县人力资源优势,瞄准一批在国内、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推进战略合作,为企业培训、提供优秀的劳动力,在人力资源和承接产业转移上寻求突破点,做大文章,实现传统农区跨越式发展,一直是我县这几年工作的重点”。
睢县是典型的老(革命老区)、少(回族民族较多)、穷(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地区,又是传统的农区,人多地少,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多年来一直在较低层次上徘徊。前几年,劳务输出大县这一饱含诸多无奈和苦楚的印记,一直在睢县决策者心中无法释怀。而如今,每年38万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为该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奠定了基础。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之下,睢县“无中生有”,内引外联,富士康电子、安踏鞋业、华莹鞋业、王尊鞋业、若男佳人服饰、天瑞纺织、台湾久芳等抱团扎堆这片热土,他们看准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睢县县委、县政府变劳务输出大县为人力资源强县战略决策的实施。让农民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不论对企业或是本县的人力资源开发,无不凸显出勃勃的生机。
在富士康科技集团睢县培训基地,新落成的富士康培训基地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100个教学班,基地每年可培训学历教育2000人以上,技能性人才5000人以上,岗位前员工培训每月2至3期,年可培训6万人。这个总投资29.6亿元的项目于今年3月破土动工,仅用四个月时间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刷新了“商丘速度”。
富士康科技集团(睢县)实训工厂是睢县走出的校企联姻另一种成功模式。该项目总投资人民币20多亿元,主要生产电子设备、精细化工产品、CNC机加工注塑成型、工厂全部建成投产后,用工人数达将达到万人以上。7月10日,省长郭庚茂在这里调研后指出,校企合作是创新机制的一个产物,是一个新的完整的产业体系,是互相依托的,是一个长远的、根本性的合作。对企业来讲,更是一件好事。比如企业的订单多了,员工可以搞生产,订单少了就可以搞些培训,稳住员工,留住员工,这样就有了一个调蓄机制,能够适应市场变化。
“选择把工厂建在睢县,主要原因就是这里有高效率的人力资源队伍。”富士康(睢县)实训工厂负责人夏亚武表示。
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睢县调研期间,对富士康把实训工厂搬到睢县的做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郭庚茂说,企业与学校联手发展的模式很好,放在发展中城市可以调配人力资源,不仅易工易学,而且用当地工人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无缝接轨。睢县还以职业教育中心、第二职专等培训机构为依托,采取“校企双制”培养模式,数控、模具、电子电器等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学生实训课时约占50%,年培养专业人才2万余名。与富士康人力资源部门合作的睢县第二职专,数十名富士康工程师受聘进校为学员培训,结业进厂前还要经过带薪实习,以确保顺利胜任岗位工作。
——人力资源培训为企业量身订制。为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睢县针对电子加工、制衣制鞋、纸及纸制品等主导产业企业以送教进厂、校企合作等形式量身订制专业人才。一批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应运而生,成为睢县及周边地区集加工、企业用工和技能人才培训的重要中转站,也将成为睢县打造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安踏集团(睢县)厂区奠基的同时,睢县500名专业学员已赶到广东总部接受培训,目前已成为企业生产线上的班(组)负责人,有效提高了企业投产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该县为各企业“订单式”培养的5000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走上了工作岗位。
——人力资源管理让企业轻装上阵。今年初,该县的20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全部改制,上划至县里垂直管理,进一步理顺了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平台。在该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各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该信息同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与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共享。从乡里赶回来接受采访的该县劳动就业局局长张崎风尘仆仆,进门后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县里新落地一家制鞋企业,这几天需要招收、培训200名工人。”他和局里的同志们每天的工作地点不是办公室,而是分头到乡里、村里去送岗位、送培训。2011年至今,他们跑遍了全县各乡村,围绕县内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再就业培训1.5万多人。
“蓝领”大军给力产业转移,把农民工打造成新一代的“蓝领”工人,睢县摸索出了了一条实现传统农区跨越式发展的崭新路子。县长吉建军告诉记者:“2011年至今,睢县二、三产业从员人员增幅26%,富士康科技集团、安踏集团、新浩纸业等进驻睢县的一批项目纷纷扩大规模,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