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4年,睢县收获了一串串的荣誉。
睢县的干部群众说:“这里浸透着我们县委书记吉建军的心血和汗水。”
吉建军说:“早日摘掉睢县贫穷落后的帽子,是我的梦想!”
“只要选对路子,发展就有出路!”
2012年10月,吉建军任睢县县委书记的时候,睢县还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单纯依靠农业的贫困县,经济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定位摇摆不定。
多年的落后也消磨了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一些干部甚至说:“只要不当最后一名就行。”
然而,吉建军却认为,人力资源丰富的睢县不能“抱着金碗要饭吃”。只要选对路子,发展就有出路。
经过科学调查论证之后,吉建军提出了“东引西进”战略,即:承接东部沿海制鞋产业转移,培育“中原鞋都”;抢抓西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机遇,发展电子产品配套加工业,打造“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然而,蓝图很辉煌,现实却很无奈。企业的老总们一遍遍地给吉建军吃“闭门羹”,让许多干部打起了退堂鼓。
但吉建军却很执着,也很自信。
“多吃些闭门羹,才有为企业服务的热情啊。”吉建军风趣地说,“没有这一次次闭门羹,哪有今天我们睢县产业集聚区100多家企业呢?”
其实,后来落户睢县的企业家们看重的是吉建军的发展思路:传统制鞋业低、散、小,抗风险能力差。要帮助企业“在转移中提质,在转型中升级,在创新中发展。”
——打造制鞋产业园,引导企业“抱团”经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把粗放式经营,引向了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
——与华商制鞋研究院等专业研发机构合作,让企业生产与技术创新“零距离”对接。申请建设了“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入驻企业每年节约数万元不等的外出检验支出;
——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建设电子商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商品定位、美工策划、网络推广、网商培训、物流支撑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培育新兴业态。
目前,睢县先后引进安踏、豪烽、嘉晋等一大批制鞋及鞋材企业。中国市场十大运动鞋品牌中已有六大品牌在睢县生产。“中原鞋都”系列商标也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
同时,以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岱隆、诚裕等电子企业也纷纷与郑州航空港区各高新技术企业对接,到2014年,睢县产业集聚区内CNC(数控机床)设备已发展到5000多台,成为富士康在河南重要的手机配件生产基地,跻身同行业全国前“三强”,同时为三星、小米、华为等多家知名电子企业提供着零部件配套服务,年产手机配件2亿多套。
4月3日,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当吉建军和县长吴海燕双双上台领奖时,在睢县分会场,参会人员激动得纷纷起立鼓掌,有的干部甚至红了眼圈,“毕竟睢县多年没有得过这样的荣誉了。”一位干部感慨地说。
“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强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是要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吉建军说。
产业集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县城面积和人口的急剧膨胀。据测算,近几年,睢县城区面积增加近一倍,仅产业集聚区内的100多家企业就吸纳就业5万多人。近两年,睢县每年都有2万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城镇人口急剧集中,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长期、艰巨的民心工程,考验着我们如何实实在在解决‘人’的问题。”吉建军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吉建军的推动下,睢县出台了36项就业优惠政策,帮助务工农民实现“在集聚区打工、在城市安家”的梦想。“睢县没有农民工这个称呼,每一个进城安居、乐业的农民都是我们的城市居民,都是政府服务的对象。”吉建军说。
在睢县,吉建军有个外号:“自行车书记。”——闲下来的时候,他经常在早上或晚上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到处转。
一次骑到县城一所小学时,正赶上学生放学,校门口的路堵得水泄不通。暗自纳闷的吉建军拦住路边的学生家长了解情况。“你到班里去看看就知道了!”学生家长无奈地说。
来到教室,吉建军惊讶了。一个班级80多名学生,老师上课要用麦克风。原来,随着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急剧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大班额”现象。
“治病要除根。”吉建军说。他迅速组织教育、城建、规划等部门,筹集资金,在县城新建中小学校9所,解决了城市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
此外,一次性规划新建、扩建3所综合性医院,彻底解决“看病难”问题;集中规划夜晚经营场所,解决城市道路和市容环境堵、脏、乱的问题……
“骑自行车出去,既锻炼了身体,也拉近了和市民的距离,方便和群众交流。”吉建军说。
“有问题要反映,晚上到街上转转,说不定就碰见吉书记了。”有群众出主意说。
今年5月30日至31日,全国铁人三项赛再次在位于睢县县城中心的北湖景区隆重举行。
北湖景区是国家级4A级景区,水质优良,如诗如画。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睢县也要成为一座宜业、宜居、宜商、宜游的和谐之城。”吉建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