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刚过,中秋将至。尽管不情愿,但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秋佳节的情感和文化意义似乎发生变化,仅剩下一个商业包裹的、形式性的节日意义。文明体现为文化,而文化又形成节日,节日就是这样一个承载着文化传统却又不断融入时代特质的载体,并不会因为悠久而变质。中秋的“商业味日浓,文化味趋淡”的质疑、惋惜乃至诟病之声也没有停息过,人们对中秋的文化价值依旧珍视如初。
中秋要彰显文化价值底色,需要紧贴生活、成风化人。中秋作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在沟通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大众文化之间发挥巨大功效。针对普罗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我们必须立足深挖中秋内在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让节日内涵的精神元素延续到生活中,滋养人们内在的精神、价值和能量。这就要求整个社会要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上发展传统中秋文化,不仅政府应当主导营造节日氛围,而且新旧媒体都要广泛参与文化价值关注之中,通过线上线下各类体验和参与节目,在临场感满满的状态下,不断加深对中秋意义的感悟和理解。
中秋的文化价值传承,离不开形式的活泼多样、内容的生动雅趣。譬如,可以在节日语境下,开展赛诗会、猜对联、做月饼、游园、网络直播、电视综艺等活动,采用文学、艺术、科技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巧展中华文化礼仪和传统习俗,让观众在轻松、愉快、幽默的气氛下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同时,这就要求节日文化展示的策划者、传播者、参与者,心中都有个价值的标杆,只有以己昭昭,才可能使人昭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秋的文娱活动,要“出奇”更要“守正”,要在活动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切忌高喊着“中秋欢乐无极限”,最后变成“文化变味无底线”。
彰显中秋的文化魅力,离不开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中秋节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秋的专门放假和“我们的节日——中秋”的方兴未艾,都体现出国家和民众对中秋的高度重视,要像保护“国宝”一样地去保护好。中秋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要有节日的品牌立场、要主流价值观鲜明,拒绝庸俗和娱乐跑偏。中秋的当今价值所系就是要倡导向善向上、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充分展现中华文明之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集于一体,启迪且温润心灵。目前正值暑假结束,开学之初,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群体,以“中秋”为主题,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在未成年人群体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起到积极正面引导作用。
月圆意寓团圆,月明更能鉴心。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让传统节日回归本义,不仅回味更纯更浓的文化味,而且享受家庭团圆的亲情味,这都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对中秋文化传承的态度和创新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