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1.5两重的化橘红果实,经过精心采摘以及祖传古法烘干后,被存放在仓库自然氧化至少5年才出售。化橘红是化州地道珍稀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2020年,化橘红被列入新冠肺炎诊疗组方用药。
作为广东茂名化州市李氏橘园的第24代传承人,李锋接过祖辈世代传承的化橘红产业,从古代的世家产业到现代化的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橘红公司”),她在传承化橘红中药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传统技艺,在时间的沉淀中坚守匠心传承。她投身化橘红事业57年,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化橘红中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在时间沉淀中坚守匠心传承
化橘红依托化州当地土壤中独特礞石等微量元素生长。从1486年(明朝成化年间)开始,李锋的祖先就开始种植化橘红,从此坚守一件事情,并坚持终身,这是李氏祖辈的信仰,也是李锋的匠心。
李锋从小就在化橘红园长大,五六岁时就跟随着爷爷李智昌学习化橘红的选土、培育、种植、加工、烘焙等全流程的技艺。
“在化橘红的加工过程中,掌握火候是至关重要的。祖辈一直使用柴火烘焙,为了保持化橘红的品质,我也一直坚持使用柴火。通过这种方式炮制出来的化橘红,口感和药效都非常出色。”李锋说。“用心把住金色火,细心烤出精品药”“除了做好精品药、良心经营企业,还要行善积德”,这些既是祖训,也是她毕生的追求。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鼓励百姓包山植林,李锋知道恢复李氏橘园的时机到了。在爷爷带她走过的山头上,她选择了适合种植化橘红的土壤,然后与她的长子余品皓一起承包了2600亩山岭,重新开始种植化橘红。面对众多的化橘红品种,她选了最正宗的毛橘红嫁接,并不断改进防虫害技术和药材加工烘焙技术,成功让这门失传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了生机。
在成立化橘红公司后,李锋积极推动现代化生产,将原有的种植基地扩展到一万多亩,同时按照GM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进行化橘红生产,将传统的化橘红种植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2012年,化橘红(中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我要做一个经营有温度、有良心、有爱心、讲诚信的企业家。”一直以来,李锋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理念。为提高化橘红的附加值,近年来,她领导企业兴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化橘红博物馆和化橘红文化馆,陈列了有关化橘红的历史文献和生产工具等,供后人学习参考。
2019年至2020年,以李锋为领头人成立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分别被茂名市总工会和广东省总工会评为“李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化橘红除已知的化痰止咳、理气宽中、解暑解腻等功效外,还对脑卒中、尘肺病等疾病也有很大的作用。这一发现为当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橘州(一般指化州市)力量。
李锋还打破了祖传技艺不外传的禁锢,向乡亲传授种植化橘红等技艺,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陈章振来自平定镇大岭村,他的妻子失明,家里有5个年幼的孩子,生活非常困难。李锋了解情况后,聘请他到化橘红公司种植基地工作,最终助他摆脱贫困。如今,陈章振在老家建成一栋三层的红砖房。据统计,近三年来,李锋和她的企业平均每年带动大约700人次就业,为周边的种植户提供超过3000元/户的直接经济收入,推动了大量农民的致富奔康。
“我们积极研发创新,希望除了生产化橘红片、化橘红丝等产品外,还能研发出更适合日常食用、口感更佳的化橘红产品。”李锋表示将继续联农助农,带领更多的人加入化橘红的种植经营中,与地方政府以及化橘红从业者一起努力,将化橘红打造成一个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