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阳遭遇最重雾霾 应急预案为何“梗阻”?
新华网沈阳11月8日 进入供暖季一周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迎来持续的空气严重污染。然而,一级预警发布数小时后,建筑工地却顶着停工禁令继续施工、环保局官网瘫痪近2小时、环保局工作人员对启动一级响应竟不知情……有人提出质疑,面对如此重度雾霾污染,政府应急预案为何“梗阻”?
沈阳遭遇今年最严重空气污染 呼吸科病房爆满
7日开始,辽宁省除丹东、朝阳、葫芦岛外,其余11个城市达到重度污染以上。其中,营口、鞍山、沈阳、盘锦、铁岭、辽阳6市达到严重污染(AQI超过300),首要污染物为PM2.5。
8日,沈阳市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记者从沈阳市环保局获悉,8日上午10时30分,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启动重污染天气二级(橙色)应急响应,下午3时30分,因雾霾污染进一步加重,应急响应升级为一级。
记者在沈阳市内街头采访看到,城区被灰白色的烟霾笼罩,能见度不足百米。随着时间推移,雾霾不断加重,街头车辆行驶缓慢,行人则大都佩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在沈阳市颐中大药房,记者看到一对夫妇正在选购防霾口罩。售货员告诉记者,这两天防霾口罩非常畅销,“质量好一点的口罩都卖没了,现在只有普通的医用口罩。”
市民李女士说:“出门感觉空气辣眼睛、嗓子难受,就来买个口罩,但具体该怎么办,也不太清楚。”
辽宁省老年病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杨沈佳表示,因为沈阳连续两天的雾霾锁城,医院呼吸科门诊、住院病房的病人数都有所增加。“现在医院呼吸科住院病房病床已经爆满,过去呼吸科门诊就诊病人大约占全体门诊量的10%到20%,但这两天已至少达到35%以上。一些病人虽然没有去呼吸科就诊,但也是因为雾霾原因导致呼吸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杨沈佳说。
主管部门状况频出 应急预案“形同虚设”
8日下午,沈阳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严重的空气污染,沈阳市已经启动了相关预警。
根据沈阳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以下简称预案),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公安局、环保局、建委等多个职能部门。
然而,在沈阳市政府、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教育局等单位的官方网站上,记者并没有看到关于此次雾霾的预警信息。
当天下午15时30分许,记者登录沈阳市环保局官网查询环境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却发现网站已经瘫痪。直到当天下午17时27分,环保局工作人员才通知官网恢复正常。沈阳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官方微博“沈阳环保”及沈阳本地的电视台、报纸等发布了预警。记者发现,在8日15:42分,沈阳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发布通知,“11月8日15:30,沈阳市发布重度污染天气一级红色预警。”
根据预案要求,实施一级应急响应措施时,沈阳城区内需强制性停止建筑、拆除和道路的施工作业。8日晚间19时许,记者却发现,位于沈阳三环内的由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的“招商地产钻石山广场”项目工地却仍然机器轰鸣,6辆大型搅拌车正在作业,从工地内出来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并没有接到停工的通知。
随后,记者拨打了沈阳市环保投诉热线12369反映这一情况,工作人员却表示,他们只接到了上午启动重污染天气二级(橙色)应急响应的通知,对何时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并不知情。记者向其介绍了沈阳市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的情况后,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会派人到现场处理,但直至晚9时许,这处建筑工地仍在作业。
此外,根据应急预案,当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后,应采取的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中包括“根据空气污染程度采取机动车限号行驶措施”,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当地并未对机动车进行限号。
环卫工无防护街头作业 如何应对重霾市民一头雾水
8日夜间,记者在沈阳市浑南区浦江苑小区门前看到,四名环卫工人正在浓重的雾霾中清扫路面积雪。
“早晨6点就出来了,赶上今天下雪,晚上还得加班清扫,什么时候收工得等所里通知。”52岁的环卫工车师傅告诉记者,虽然也知道今天雾霾很严重,但具体严重到什么程度、对身体有何危害、该如何预防他却并不清楚。“所里也没有给配发口罩,我也不知道戴口罩有没有用,这是工作,耽误了不行。”
采访中,多数市民对如何预防重度雾霾并不了解,还有不少学生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询问,明天学校是否停课、孩子可不可以不参加户外体育活动?被问到是否了解沈阳市已经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多数受访市民表示并不知情。
“我也没关注环保局的微博,怎么会知道启动了应急响应?哪怕给我们发一条提醒的短信也好。”一位市民说。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毕德利认为,针对严重的空气污染,各地都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但从现实的操作中来看,有些预案却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份预案看起来面面俱到,实际上可操作性怎样?各个部门之间应该如何联动?在极端重污染情况下,如果老百姓对相关污染状况知之甚少,或还是通过口口相传来了解污染程度、防护措施,那么这样的预案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沟通渠道不畅通,各项指令不能真正落实,这样的‘梗阻’很难真正收到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