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李晴晴】过去一年,有关中美经贸摩擦及所谓“脱钩”的话题频频引发争论。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和美国耶鲁大学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近日举办的对话会上,《环球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美国前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董云裳长期涉足中美关系等外交事务,被认为是华盛顿圈的“中国通”。
环球时报:中美已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一致。如果双方能达成最终协议,将如何在长期内影响中美关系?
董云裳:即将完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双方迈出的出色的第一步。我们需要签署这一协议,以使双方进入一种更有成效、更具建设性的模式。之后,两国将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磋商。我的感觉是,美中之间的贸易体量如此之大,关系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可能会不断地就贸易摩擦进行对话并试图达成新协议。这对美中关系而言不是一件坏事。
环球时报:美国最近通过了涉港和涉疆法案,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在短期和长期会出现变化吗?
董云裳:美国对台政策比较一贯,我认为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美国对台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行动和立场的变化。但就美国而言,我认为过去40年来我们在保持海峡两岸稳定方面做得很好,这也符合北京、华盛顿和台北的利益。
环球时报:中美“脱钩”似乎正在发生,尤其是在科技领域。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董云裳:“脱钩”可能是美中两国需要解决的最紧迫问题,该问题牵扯到很多国家。公众对科技的信任非常重要,科技生态系统通过彼此之间的关联获得发展,这也非常重要。在科技领域,各自独立发展并不可取。希望美中可以开始着手制定一些规则,并达成共识以避免出现科技“脱钩”。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环球时报:许多人认为特朗普总统的政策不可预测,您认为,对他的对华政策影响最大的是什么领域?
董云裳:特朗普总统对美中关系的态度集中在两个大问题上。首先,在他就任总统之前,他最大的关注点就是美中贸易关系以及美国与许多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他感兴趣的另一个问题是试图就朝鲜无核化达成协议,他非常希望在这方面与中国合作。在无核化问题上,美国有挫败感,中国也可能有过。我非常希望美中能够找到一种方法以继续与朝鲜讨论无核化进程。
环球时报: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国际秩序?
董云裳:国际秩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了30年的单极格局,现在我们正进入一个更多极化的体系,这是美中关系调整及国际体系中其他问题出现的潜在原因之一。美国和中国需要让国际体系保持强大,因为两国都是这个体系的巨大受益者。也许中国还没有准备好成为加强这个国际体系的主要玩家,但我认为中国已经意识到它应加紧努力做到。不过,中国无法独自完成这个任务,美国也不能,我们需要其他国家参与,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