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努尔苏丹,天阔云舒,清风拂面。伊希姆河穿城而过:一侧,老城风貌牵动着历史遐想;一侧,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诉说着这座城市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2013年,也是在金秋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自此,“一带一路”这一植根历史厚土、顺应时代潮流的重大倡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沿线各国带来巨大机遇和红利,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哈友好交往始于古丝绸之路,兴于新世纪“一带一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面貌。中哈两国建立产能和投资对话机制,至今已确定52个项目,为哈矿产、能源、工业、商贸、交通运输等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推动,哈在许多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札纳塔斯风电场、图尔古孙水电站等项目为中哈产能合作注入新动力,绿色丝路越走越宽广。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成为哈摆脱内陆封闭走向大海的出口。
在城市的西南方,一个巨型玻璃球体建筑颇为亮眼。2017年,以“未来的能源”为主题的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就在这里举办。当年6月8日,中哈两国元首在这里共同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中哈跨境运输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为地区发展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13日一大早,在努尔苏丹市邮局门外,扎纳特·纳扎罗夫先生手里捧着《哈萨克斯坦真理报》,正在阅读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70多岁的纳扎罗夫坚持读报多年,对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非常熟悉。他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人开始学习中文、选择在中企上班。说到这儿,他笑着向记者举起手机:“我们家人手一部中国生产的手机,中国商品非常受欢迎。”
此次出访哈萨克斯坦,是习近平主席继2013年、2015年、2017年成功访问后的第四次访问。9年来,中哈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国人民日益相知、相识、相近,睦邻友好的民间基础更加夯实。今年1月,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到一个故事:在陕西支援抗击疫情的哈萨克斯坦小伙马文轩的一句“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努尔苏丹主干道的沿途,中哈两国国旗正迎风飘扬,不时有当地人用中文主动和记者打招呼。一句“你好”,传递着温暖笑意,一种“不是外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也让记者对哈萨克斯坦谚语“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哈萨克斯坦“诗圣”阿拜·库南巴耶夫有句名言:“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站在中哈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必将为中哈关系擘画新蓝图、赋予新动能、开拓新气象,开启两国关系又一个黄金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