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15时37分,一条实验指令从郑州航空港科创中心发出。在500多公里外的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台被称为“机器化学家”的设备收到指令后开始自动运转,大约5周后,实验指令要求生产的化合物——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高熵催化剂将制造完成。
这是2月12日下午举行的郑州航空港机数新材料数字智造研究院揭牌仪式上,该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俊向与会代表展示的研究成果场景。“如果运用人工开展实验,极端情况下取得这一成果需要1400多年,而‘机器化学家’因为具备强大运算能力,可能只需要5周时间。”江俊解释说。
据悉,由郑州航空港管委会与中科大智能化学团队合作共建的机数新材料数字智造研究院自去年4月筹建以来,已建成“一平台”“一中心”“一基地”“一公司”,形成了覆盖产学研全链条的组织架构。人才引进方面,已引入人才20余人,包括国家杰青1名、启明计划创新人才1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教授级人才3名、海外头部企业高管2名、博士11名。学术成果方面,全职引进海外人才张涛博士的科研成果在顶级化学期刊《JACS》上发表。成果转化方面,与浪潮集团、创泰生物、英能新材料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方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新乡工程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
江俊介绍,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机数新材料数字智造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行,未来,研究院将致力于融合机器人、人工智能和量子化学等科学工具,打造数据智能驱动的“机器化学家”,改变传统的化学研究试错模式,发展智能化学研究新范式,实现新材料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为化学、化工、材料等产业降本增效。
“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但从产业链条上看,当前布局多以生产制造为主,机数新材料数字智造研究院的成立,将为郑州航空港补上‘学’与‘研’的短板。”来郑参加揭牌仪式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罗毅说。 |